第一百七十七章: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锋,却已经能够隐隐感受到这四剑之说的意思,也就是这隐隐感受到,就已经让他们受益匪浅,也让他们震撼异常。

    谷貶

    “前辈。”嬴虔抬起了眼睛:“这四剑之说,是何人所创?”

    他已经暗自下了决心,来日若有可能,一定要登门请教,若不教,便拜一天,若再不教,便拜三天!

    苦获摸着自己的胡子,思索了一下,为了弟子们的道心,他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日后你们便会知道了。”

    ……

    这一日,朝食刚过,江寒便来到了工坊中。

    他今天过来,一是看看麻纸的产出情况,二是要和班昱商议一下工坊的建设,因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匠作坊的规划,是班昱带着匠门弟子们建造的,这里根据不同工种的区别,划分为五个大区,数十个小类。

    江寒最为重视的,还是“攻金之工”,其中包括将铁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冶炼的冶铁工;负责制作铸模和铸造的铸造工;做铁剑的铸剑师;做箭簇的铸矢工;最后是做耒耜等农具的铸具工等五个工种。

    这个攻金之区主要出产铁制产品,偶尔会有一些钢制产品,或是兵器,或是工具,或是农具。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带动墨家整个匠作坊,乃至于农业运行的基石。

    对于冶炼技术的改进,江寒前世一个门外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但这几年班昱等人根据他提供一些建议参考,冶铁的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了。

    如今墨家的攻金之匠们也面临着瓶颈,那就是原料的缺乏。

    班昱忧心忡忡地说道:“目前工坊的铁矿和木材的储量都有不足,如今匠人们只能修补少量兵刃,不足大量铸造新器……”

    这就是居于深山中的麻烦所在了,山中行路艰难,对于铁矿石的运输,一直都是很让人头疼的难题。

    “木材的话,暂且从神农山中砍伐,附近有许多林木,至于铁矿方面,目前别无他法,只能通过商会在韩、楚购置一些。”

    春秋战国时虽然北方青铜文明鼎盛,但产矿地点却集中在南方,只有韩国、秦国的中条山、霍山、崤函,以及鲜虞北燕等地有少数出产。

    当年周昭王、宣王伐荆楚、伐南淮夷,目的也是为了打通铜路。掠夺这种战略资源铸造兵器和礼器。

    《诗.鲁颂》曾经歌颂过:“憬被淮夷,来献其琛,玄龟象齿,大赂南金。”

    这里所说的南金就是铜,和玄龟象齿并称,可见对于中原人来说,这是极其珍贵的物品。

    接下来江寒来到的是远离明火的“攻木之工”。

    木工坊包括负责墨家城堡的测量和营建以及沟洫类水利设施和其他土木建筑的匠人;制作弓体的弓人;制作殳、矛、戈、戟等兵器和农具之柄的庐人;制作马车车轮和车盖的轮人;制作马车车辕、车厢的舆人。

    匠人营国,木工是工匠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工种,这个工匠区便是他们重新拓展修建的,加固城邑,增修沟渠,乃至于江寒心中隐隐有想法的修建水坝、运河,都需要他们参与。

    江寒对制弓人的要求是,在明年之内娴熟制弩的工艺,弓体的煣制也不能拉下。

    至于做器具木柄的“庐人”,也在今天得到了一份大订单。

    “要制作数百根长达两丈的木柄?”庐人们暗暗咋舌,这么长的兵器木柄还真是少见。

    江寒点头:“统统用来安放矛和少量的戈、戟,我要在三月份之前,能够得到五百根长达两丈的酋矛!”

    因为在江寒心里规划的兵种里,战车兵只是辅助中辅助,有了长矛方阵,劲弩三段射,以及卒如飘风的轻骑士后,驷马战车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小了。

    他之所以让工匠们加紧制作兵器,是因为等开春过后,他要在秦国组建一支新军。

    最后是织造和设色之工,帛衣这种高级奢侈品墨家暂时做不了,但神农大山中的桑麻很丰富,至少可以满足墨家弟子们的衣着。

    对于这些掌握了各种工艺的弟子,江寒视若珍宝,一旦这些弟子出山,散落在各地就都是工坊。

    他曾为秦国定下了一个“十年不攻计划”。

    在经济上,十年之内,要让秦国实现一粟一麦的种植,一年两次收获,使得人人都能饱食,让齐国的鱼盐盛于俎豆;让北燕、鲜虞的牲畜充实厩苑;让宋鲁的五谷、丝麻养育民众;让赵魏的皮革装备兵卒;让楚韩的铁石汇入冶炉!

    但在这个计划中,他却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世族,井田制、奴隶制不改,越来越富有的只能是这些老世族,无论隶农们多么努力,也只能达到温饱。

    七年时间过去了,秦国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土地主和奴隶主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各国君主转移国内矛盾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战争。

    他与秦献公一拍即合,定下了一旦魏武王离世,立刻进攻河西的计划。

    因为江寒也需要一股外力来削弱世族势力,借力打力,等到世族处于虚弱期,再一鼓作气,深彻变法,等他们反应过来,法令已成,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天气日渐寒冷,等到阔叶林全部枯黄,草木凋零的十一月的下旬,一只黑色的鸽子缓缓飞出了神农大山。

    秦王宫。

    秦献公坐在桌案前,看着满案的竹简文书,放下了手中的笔,招了招手,唤来了一个宦官。

    “君上。”宦官躬着腰,站在秦献公的面前。

    秦献公顿了顿问道:“江先生和两位公子,这几日可有消息?”

    “回君上。”宦官低着头:“上次传回消息,还是在半个月前,江先生似乎正带着两位公子研究什么麻纸。”

    “知道了。”秦献公抬了抬手:“下去吧!”

    恰巧这是黑伯捧着一封信走了进来,是江寒寄给秦献公的,信纸的材质十分奇特,似麻非麻,似布非布,信上写着一句话。

    “君上,麻纸的制造已经成功了,春耕时节,在下将带着两位公子返回栎阳!”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