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井田制与奴隶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制和依附在井田制上的奴隶制,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就土地数量而言,自由民耕作的(有公田与自耕田之分的)那种典型的井田,所占有的土地数量,远远少于由隶农耕种的私家井田。

    后来,私家井田渐渐地获得了国王认可,被称为“封地”,也就是封赐给贵族的个人土地。

    这种被强力禁锢于井田中的耕作奴隶(隶农),是奴隶制的最主要部分。

    另一种奴隶,是劳工奴隶。

    这种奴隶分为官府奴隶和家庭奴隶,来源也是战俘、罪犯家属及穷困沦落者,官府奴隶除了做仆役外,就是在官府工程做苦役。

    又经过了殷商六百多年,西周春秋六百余年,随着人口增多,商品交换的发达,土地质量恶化以及频繁的战争、政变等等因素,自由民的土地越来越少,隶农依附的私家井田越来越多,社会重新出现了人欲横流的无序争夺,井田制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这时候,一些官吏家族用强力掠夺、金钱买卖、没收罪犯等手段,巧取豪夺了大量土地,成为许多诸侯国的新兴地主势力。

    另有一部分大商人也用金钱买得了大量土地与依附奴隶,同时成为新兴地主。

    新兴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与人口,日渐主宰了许多诸侯国的政权,对“王权——井田——奴隶”这种旧的存在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新兴地主想要创造出私家政权的基础,就要不断扩大自由平民的数量,就要使土地成为可以流动的财富。

    而旧的王权要维持自己存在的基础,就要使“民不得买卖”的井田制固定下来,使流动的土地重新变成凝固于井田框架的“王土”,否则,天下便不能安宁。

    王权与“世族”的争端自此开始,大争夺导致了长期的大动荡,导致了连绵不断的杀伐征战,天下大乱了。

    于是,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各种救世主张。儒家坚定地主张恢复井田制,孔子直到孟子,儒家奔走天下数百年,为此不懈呼吁。

    道家的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返古主张,事实上也赞同恢复井田制。

    墨家并未表达自己的立场,只是提倡兼爱非攻,想要制止争端,从人性的角度来救世,属于中立派。

    而新出现的地主贵族和法家人物,却极力反对回到古老的井田制。

    他们主张废除井田制和隶农制,建立一种更能激发农人勤奋耕作的新田制,建立一种能够使新地主依靠财富自由扩大土地的新土地制度,这就是“民得买卖”的土地私有制。

    然则,说归说,吵归吵,真正动手实现新田制的,却只有魏国李悝变法所推行的半新半旧的“五成田制”。

    李悝只在自由民耕种的井田和魏国的公室井田上实施了“田得买卖”,废除了封地隶农。

    对魏国境内举足轻重的旧贵族的私家井田,仍然保留着封地(私家井田)和隶农。

    其他像楚国、齐国、韩国、赵国或多或少的变法,都没有超过魏国的限度。

    燕国和秦国两个老牌诸侯国,更是没有对旧的井田制作任何触动,剩余的三十多个小诸侯国,更谈不上废除井田制了。

    直到现在井田制事实上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地彻底废除。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众人对井田制、奴隶制这种沉疴旧制有了深刻的了解。

    江寒缓缓扫视着台下的众人,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统一天下,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要有战争,必须要侵略!我想问诸位,侵略对吗?”

    台下陷入了一片沉默中,他们来自天下诸国,很多人都曾因战争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战争发自内心的厌恶。

    江寒没有等大家的回答,继续说道:“说侵略对,那是没有良知!说侵略不对,那是罔顾事实!强者强,弱者亡,弱肉强食,是大争之世的生存法则!”

    “我们要抛弃自己的身后之名,宁背一世之侵略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这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江寒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落下了帷幕,引人深思,墨家城堡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

    墨家城堡外围的匠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色手工业作坊排列整齐,通风的宽大敞屋分布得当,距离适中。

    常有的呛人气味,乃至于污水大都通过硬质陶管排走,在里面生活的工匠也不再环境污染困扰。

    这多亏了江寒的建议,在匠作坊始建之初,班昱就带领工匠们根据不同工种的区别,划分为四个大区。

    分别是:专冶炼铸造的攻金之匠;负责弓、车舆、轮、木柄制作和建筑木结构的攻木之匠;鞣制皮革,制作甲胄的皮革之匠;还有织造设色之匠,这样一来分工明确,不再会出现混乱或者失火波及的情况。

    现如今,与木作区和织造区相邻的溪水下游处,又建起了一个新工坊。

    是江寒亲自下令,让墨匠统领班昱专门督造此事,不得有误,这座工坊正是造纸工坊。

    江寒知道,麻纸产生于西汉,最初应该是由麻布、织布的边角料制作的,弄成浆糊状再晒干即可,到蔡伦改进后材料才慢慢多样化,可其中的工艺细节他就一问三不知了。

    本着最原始的大概也是最简单的想法,江寒决定先让工匠们做麻纸练练手。

    “纸,专门用来称呼此物,此字从丝也,因为此物以麻布、渔网、绳头来制作,因此而得名。”

    工坊外,江寒带着嬴虔,嬴渠梁等人前来一观究竟。

    众人进入工坊后,忙得满头大汗的班昱立刻跑过来相迎,同时向江寒汇报具体的工序。

    “按照钜子所说的,我将织造坊的边角料破布、麻绳、旧鱼网等浸湿、捣碎。再加石灰水后蒸煮,待冷却后舂捣成烂泥状,更与水配成浆液,用竹帘模具将纸浆捞起,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浆膜,随后在日光下晒干即可……”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从陌生到熟悉,纸张终于被制造了出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