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会盟大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国执政多年,成为魏候后,更加目中无人。”

    “他继位多年,先与秦国发生了阴晋大战,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秦国自此一蹶不振,成了山东六国眼中的蛮夷。”

    “但魏击并未赏赐功臣,反而猜忌吴起功高盖主,逼得吴起出走楚国,可见魏击是一个心高气傲,且气量狭小的君主。”

    “而魏国与赵国的恩怨,要从赵候赵章继位开始说起,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魏击趁着赵章刚刚继位,赵国的朝政不稳,收留了谋反出逃的赵国公子赵朝。”

    “并且出兵帮赵朝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想要扶持一个听他号令的傀儡君主,但吴起的离开,让魏国的军心不稳,加上围攻邯郸的并非魏国的主力部队,魏军竟然在邯郸兵败。”

    “这件事我知道。”田午笑了笑:“此事我父亲还曾经参与。”

    因为当时田氏代齐还并未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所以当时的田氏家主屡屡向魏国示好,送去了无数珠宝。

    加上赵国如果南下,对齐国也并没有什么好处,魏齐两国便以武力威胁,胁迫周天子将田和真正的封为了齐候。

    然后魏齐两国便一同阻止了赵国南下,赵章自此也开始恨上了齐国。

    魏击见在赵国搞事不成,又把目光放到了秦国,送秦国留在魏国的老公子嬴师隰入秦,想把他扶持成一个傀儡君主,奈何嬴师隰是一个有雄心的人。

    只留下了一句魏击在位,秦国绝不主动攻魏的誓言。

    江寒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自魏齐联军击退了赵军过后,赵国不断的对齐国发起进攻,夺了齐国的禀丘。”

    田午的眼神黯淡了下来,丢掉禀丘,是齐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他父亲临死前的遗愿,就是能将禀丘收复。

    “与齐国征战占到了便宜的赵章,自信心满满,开始不断的挑战魏国霸主的地位,把目光放到了卫国。”

    “卫国是中原的核心区域,与各国都有交汇,从赵鞅时代开始,赵氏就一直想控制卫国,此时的卫国,已经成了魏国的从属国。”

    “前几年与魏击撕破脸的赵章自然不会与魏国客气,倾举国之力向卫国发兵。”

    “赵国在卫国的国都濮阳北面,修筑了刚平城,作为进攻卫国的基地,大举入侵,占领了东野地区的土地,并且包围了卫国的国都濮阳。”

    “很快赵国就攻破了卫国国都的两座城门,卫国险些被灭国。”

    “此事触动了魏国的核心利益,魏击亲率魏武卒迅速前往濮阳支援,在兔台大败赵军,解了濮阳之围。”

    田布接着说道:“这一年太公离世,先君继位,在我等的建议下,齐国与魏国一同出兵帮助卫国。”

    “卫国在魏齐两国的帮助下,很快发动了反击,攻破了刚平堡垒,攻入赵土,一直打到了中牟城下,离赵国都城邯郸近在咫尺。”

    江寒点了点头:“没错,此时我与孟胜先生正在楚国,赵章向楚国求救,楚王派遣吴起为大将,北上出兵救援。”

    “吴起并没有正面发起攻击,而是绕过黄河,直接进攻魏国本土,魏楚两军在州西展开了大战,吴起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大梁,危及魏国的国都安邑,楚国犹如一把尖刀,将魏国的国土割开。”

    “赵国此时也发起了反击,摧毁了魏国的棘浦城,攻入黄城,而齐军见事不对,果断退出了战场。”

    田布的老脸一红,齐军退出的事情背后,少不了他们的出谋划策,坐山观虎斗。

    “四处交战的魏国,陷入了一片焦土之中,魏国第一强国的地位在战争中慢慢消磨,已经摇摇欲坠。”

    “而且被魏国灭国的中山国,国君姬恒已经在暗中积蓄力量,趁着魏赵火拼,无暇顾及的时候,率领鲜于遗民一举复国。”

    “中山国的复国,让赵国感觉如芒在背,魏赵的三年战争,让两国的国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此时楚国后院起火。”

    “楚王薨,吴起回国吊丧,被楚国贵族杀死。”

    “中山复国,楚王薨逝,魏赵三年战争,最终以各国疲弱告终。”

    “但魏击并没有选择休养生息,为了彰显国力,依旧不断的攻伐。”

    “可见魏击是好武之君,魏国与齐国经灵丘之战,结怨甚深,此番,齐候能够折身朝拜,不仅能满足魏候的虚荣心,还能化解魏齐两国的宿怨。”

    “齐候可知,魏国对齐国是怨,对赵国是恨,怨言可解,恨意难消啊!”

    “哈哈哈。”田午笑着点了点头:“江先生果真是快人快语,妙人妙语,天下大势,尽在先生胸中,田午佩服。”

    “齐候过奖了。”江寒谦虚的拱了拱手。

    ……

    正当午时,逢泽北山坡上的总帐在初夏的阳光下血红鲜亮。

    三十六面牛皮大鼓隆隆雷鸣,六通过后,两国君臣的各色车辆依次到达总帐行辕之外。

    总帐前横排四辆兵车,车上甲士各持一方红色大木牌,组成“魏齐会盟”四个大字,兵车左右各有一面大纛旗。

    东侧是红色的魏旗,西侧是紫色的齐旗,两面大纛旗之外,二百余辆兵车组成环形车阵围绕着行辕总帐。

    环形兵车的中央,由八辆兵车排成一个巨大的辕门。

    辕门入口处,两排持戈甲士列成纵深甬道。道中红毡铺地,直达总帐深处。

    总帐入口处有一方乐队肃然跪坐,守钟抱器,端严异常。

    大钟轰鸣六响,正是午时首刻。

    辕门入口处,红衣司礼大臣悠扬高宣:“大魏国魏候到——齐国齐候到——大魏国丞相到——”

    钟鸣乐动,礼宾官引导着魏武侯步入辕门。

    精神饱满的魏武侯身着一领大红披风,头戴一顶前后流苏遮面、镶嵌一颗光芒四射宝珠的天平冠,脸色凝重,目不斜视。

    礼宾官连忙趋前引导魏武侯进入正北王座,其后是年轻英挺的田齐桓公田午,他身披紫色大披风,头戴没有流苏的天平冠,腰系长剑,大步穿过甲士甬道。

    帐口礼宾官未及引导,他已径自走到南侧王位入座,将长剑摘下,横置案头。

    两国的大臣,则是坐在了东西两侧。

    座中的众人一齐向魏武侯拱手:“参见盟主魏候。”

    魏武侯自信平淡地点头受礼,环视全场有顷,右手一伸:“本候宣布,大典开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