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身世之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我算计天下第一,殊不知,每场算计背后,都是一场豪赌。”

    “你与老墨子一样,皆非凡人,所言所行,都不像是此世中人,雪儿一介女流,在这浊浊乱世中,无依无靠,我终究是放心不下。”

    “我相信老墨子的眼光,也相信孟胜的眼光。”

    说到这里,白圭轻笑了一声:“更相信自己的赌运,江寒,你不会让老夫失望吧!”

    一种震慑人心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白圭的目光仿佛能将人看穿,江寒只在墨子面前有过这种感觉。

    江寒起身,郑重的抱拳行礼。

    “江寒定不负叔父所托,当用性命护白雪小妹周全。”

    “哈哈哈,好。”白圭一阵大笑,然后挥了挥手:“雪儿,你先去准备一些饭食,我和江寒还有事要说。”

    白雪离开了书房,轻轻的把门关好。

    白圭看着有些茫然的江寒,笑着指了指面前的坐榻。

    “坐下说。”

    江寒重新跪坐到矮榻上,疑惑的问道:“叔父还有何吩咐?”

    白圭缓缓的说道:“你的出身我已经查明了。”

    江寒的瞳孔一缩,脸上都是震惊的神色。

    他与孟胜用了八年的时间,游历诸国,就是寻找他的亲族,结果一无所获,没想到白氏商会竟然将他的出身查明了。

    看着江寒震惊的神色,白圭淡淡的一笑。

    “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从楚国商人那里收到了一块古玉,见上面所篆刻的铭文与你佩戴的相似,就派人查了一下。”

    “还请叔父告知。”

    其实江寒对能不能找到亲族并没有什么执念,但这却是孟胜临死前的一个没有完成的心愿。

    “你可知道伯夷?”

    江寒闻言一愣,难道自己和伯夷有什么关系?

    “伯夷叔齐,忠义之士,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晚辈自然知道。”

    江寒所说的伯夷叔齐,有几件著名的事迹。

    第一件事,是两个人相互推让君位。

    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

    最初,国君想要叔齐当继承人,但遗嘱还没有立,就去世了。

    按照传统的制度,应该由长子继承王位,但是,伯夷尊崇父亲的遗志拒绝继位,想推自己的弟弟叔齐上位。

    而叔齐觉得自己继位不符合礼制,对不起兄长,也拒绝继位,这样的争执不下,两人最后都逃离了孤竹国,反而让最没存在感的老二继承了王位。

    第二件事,是他们听说西伯昌有德,决定去考察,快到西岐边境,听说西伯已逝,武王正兴兵伐商,二人迎着周兵而上。

    夷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扣住他的马缰绳说:“父亲去世尚未安葬就出兵,可以称作孝吗?臣弑君,可以称作仁吗?”

    周武王的手下欲对伯夷叔齐动武,被姜太公制止,称二人是有德行的人,将二人扶到了路旁。

    第三件事,就是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跑到山里采薇而居。

    这天,有一个叫王摩子的士大夫,进山游玩。

    看到伯夷与叔齐正在采野菜,便跟他们说:你们既然不吃周朝的粮食,为什么还要吃周朝的野菜呢?这天下的东西不都是周王室的吗?”

    二人听后,无言以对,连野菜都不吃了,饿死在首阳山。

    同时伯夷也是一位古琴大师,他创作的古琴曲《伯夷操》流传至今。

    他隐居的燕山地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

    燕山琴派弟子们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琴风所致,云开雾散,天清气朗,直到现在燕山琴派还有传人。

    春秋战国时期,伯夷叔齐二人的品德备受推崇。

    而文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伯夷、叔齐的人就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扬伯夷、叔齐。

    因为二人的行为契合孔子可用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九个字来概括的儒家思想。

    孔子推崇他们为“古代贤人”,“求仁得仁”,儒家推崇他们“仁孰大焉”。

    但是带着现代人思想的江寒却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就像他不能理解孟胜守义殉城一样,对于这种行为,他只是心中尊敬,却不敢苟同。

    饿死虽然有气节,但是,人都死了,还要气节做什么呢?

    活着的时候,不能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一点用处。

    谁知白圭听到了江寒的话后,竟然笑着摇了摇头。

    “此伯夷非彼伯夷。”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