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六国之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寒端起茶杯,慢慢悠悠的喝了一口,

    “千真万确。”

    “钜子为什么要选择秦国,墨家经营了几十年的齐国不好吗?”

    这次开口询问的是脸色凝重的苦获。

    “齐国太强了,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齐国,各大诸侯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齐的崛起,一旦齐国有碾压诸国的势头,周围各国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齐国江寒不是没有考虑过,田齐桓公和齐威王都是明君,可墨家辅佐齐国争霸看似是一条明路,实则是一条死路。

    苦获无奈的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儿。”

    各国的国君、臣子没有一个是傻子,看到一个能够覆灭自己国家的强大敌人崛起,他们不会坐视不理的。

    所以战国之乱是个死局。

    国家太强不行,强如晋国,也在巨大的压力下一分为三。

    因为统一的晋国不是各国诸侯想看到的,魏赵韩三晋同盟虽然时常同进同退,但他们毕竟是三个国家,有三个君主。

    国家太弱不行,曹、滕、薛、郯、莒、纪、莱、谭、江等数十个小国家被大国兼并,战国无义战。

    墨家一直在寻找破局的方法,可苦寻不得,只能在各个国家间游走,尽可能的减少战事。

    江寒摇晃着茶杯,杯中水面泛波。

    “齐国不行,齐国是一头纸老虎,外强中干,看似强大,只是空中楼阁,水中泡影,一碰就碎。”

    “魏国不行,魏国君主忌才妒能,迫使名将吴起出走他国,如今凭着吴起留下的魏武卒不可一世,已然是强弩之末。”

    “韩国不行,韩国地小势威,仰魏赵之威势,成了战国七雄,独自一国,难成大事。”

    “楚国也不行,吴起变法之后,楚国国力已乏,楚国王族贵族相互制衡,早就没了一统天下的心气。”

    江寒似乎能够想象到吴起怀揣着满腔热血在魏国、在楚国为将时的心情。

    值此乱世,凡胸怀大志者,皆以结束天下纷争为己任。

    吴起强魏、强楚,走的也是兵家以战止战的路子,只可惜他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

    一代名将,大战八十四场无一败绩的长胜将军,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庙堂上,令人唏嘘。

    吴起在楚国的失败,不是变法本身有误,而是这个国家的落后愚昧封闭,和变法所需要的基础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任谁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国的上层贵族始终偏安封闭的山国,没有放眼天下竞争存亡的大器局。

    江寒也不由得为这个惊才艳艳的兵家名士感到惋惜。

    “那赵国和燕国呢?”玄机焦急的问道。

    江寒对天下各国的评价都是一针见血,他急切的想听到江寒对剩下几个大国的评价。

    “赵国国君太过阴狠,先是背刺盟友魏国,后又诓骗齐国攻燕,不讲信义,难以服众。”

    “至于燕国嘛!燕国行王道,尊王攘夷,燕国国君是尊重周公礼制的姬氏王族,恪守古礼的老古板,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一番言论下来,战国七雄江寒已经评价了其中之六。

    “钜子凭什么觉得弱秦能够一统天下呢?”苦获慎重的问道。

    凭什么?凭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的秦国六代明君。

    凭着商鞅、张仪、白起、李斯、尉缭、王翦、蒙恬等名臣名将。

    想要统一天下,非一人之力,也非一世之功。

    环顾诸国,江寒此生能做的也只有将大秦的国力推到巅峰,让这乱世早一些结束。

    当然,这些话他不能和苦获明说,只能换一套说辞。

    “秦国这个国家很穷,但穷得硬正,民风朴实厚重,虽不知诗书,不通风华,但却极有古风,最重要的是秦国君民一心,一个国家能够拧成一股绳,这才是统一天下的关键所在。”

    “师兄进入秦国,可曾听过秦国的一句老话?”

    苦获一字一句的说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江寒哈哈一笑:“秦国如此穷困,还与魏国打了几十年仗硬硬地撑在那儿,就是凭着老秦人扭成一股绳的凝聚力,老秦人团结,硬气,这样的国家不能统一天下,还有哪个国家能?”

    “钜子所言极是,百里玄机愿为钜子的马前卒,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听了江寒的一席话,百里玄机热血沸腾,心服口服的跪倒在地。

    苦获一拍桌子:“干了!老夫同意入秦,只是墨家尚同,八大统领有一人提出异议,都要搁置提议,钜子还要想想怎么说服其他人。”

    江寒拱了拱手:“多谢师兄提醒,我心中有数。”

    与他亲近的田襄子、苦获、庖丁、秦海四个统领都已经同意,难办的是剩下的那几位。

    江寒眯眯起眼睛,所以此次的云梦山之行,尤为重要。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