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故技重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外加骑兵和火器二营,一共是五营兵马。

    其实湘军营发展到现在,再叫营字已经不合适了,万人大军,完全可以成军了。不过大乾的边军只有营兵制,所谓的某军不过是一种俗称,而非正式称呼。

    不过真正想要独成一军,那是需要经过一场甚至数场大战来作为考核的,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人认可这支军队,这样湘军营才能拥有与称之为军的资格。

    五营兵马各设游击一员,先锋营三千六百人,负责冲锋和攻城,由巴卜力任游击,陶大勇副之;方阵营五千人,是配合湘军骑兵直面匈奴骑兵的一支专以战阵为长的兵马,人手配备长矛长刀,还有立盾,由参将木恩赐亲自统领,桑贡副之;骑兵营三千人,由巴卜寿任游击,赵和忠副之;火器营三千人,由许螽任游击;辎重营四千人,正兵只有一千人,剩下的都是临时征召来的民夫,同样也配备了长刀,必要时可以充入先锋营,由刘天宝任游击。

    当然,眼下只是搭好了框架,兵员还需要后续补充齐全。

    这些日子,贾瑛已经收拢了一部分败退下来的卫所残兵了,不过人数不是太多,想从匈奴人的刀下活命,太难了。等到兵员补齐,就是一万四千余人的正兵,和三千的辅兵,总数一万七千余人。不过这一万七千多人,有一半人的军饷需要贾瑛自己掏银子。

    因为原本在兵部报备的湘军营只有六千人,还有火器营的三千人,兵部只会按在册的兵员来拨发粮饷,剩下的就需要贾瑛自己想办法了。

    一名正兵一年的军饷需要十五到二十两银子,辅兵军饷十两到十五两的银子,也就是说,贾瑛一年仅军饷就要拿出十五万两的银子来,才能养的起这支大军,而且这还不算马匹粮草、多出来的铠甲兵器,还有伤残抚恤,一年没有二十五万两恐怕是打不住的。

    这么一大笔银子,贾瑛想想都有些头疼,不过好在还有杨煌留下来的宝藏能支撑,等这一仗过后,还是得想办法让朝廷来养才成。

    正当此刻,贾瑛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转身看去,却是木恩赐走了过来,贾瑛双目眸光一亮问道:“派出去打探的人回来了?”

    木恩赐点了点头说道:“塔速尔确实率残部返回了偏关,还有黄河的水,涨了!”

    贾瑛闻言一喜道:“这么说,偏关没有来的匈奴援兵了?”

    木恩赐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即便如此,这场仗也不好打,塔速尔紧闭城门不出,偏关城高墙厚,咱们想要夺回来,太难了。而且据抓回来的舌头交代,术勿都原本是要等待塔速尔的援兵与他一同围攻宁武的,如今听说塔速尔大败的消息后,已经有从宁武撤并的迹象了。”

    贾瑛沉默片刻之后,说道:“能不能让宁武那边的弟兄,帮忙拖住术勿都的人?”

    木恩赐摇了摇头道:“恐怕很难,原本驻守在代县的振武卫还能派出一部分援兵驰援宁武,可自从大同告破后,雁门的形势也是急转直下,振武卫已经收到了调令,回援雁门。而宁武同样还要面对大同方向的敌人,他们也不可能分兵的。”

    贾瑛一时间也开始犯愁了起来,古人诚不欺我,纸上谈兵容易,真正的攻城拔寨就难了。想要拿下有重兵驻守、城高墙厚的偏关,计谋策略都不管用,只能拿人命去堆,可是贾瑛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更别提,背后还有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回援的术勿都。

    却听木恩赐再次开口说道:“我这里还有一个消息,就是不知有没有用。”

    贾瑛抬头看了过去。

    “塔速尔的本部人马只有五千人,剩下那些多是札只剌部的族人,而术勿都便是札只剌部的首领,他留下这些人,原本是要让他们为大军筹措粮草的,却没想到被塔速尔征调了。咱们在石楼沟烧死的那数千人,有一多半都是札只剌部的人。”木恩赐说道。

    “术勿都不过是一个大当户,札只剌部即便再是大部落,人口也有限,一下子没了数千人,此刻的术勿都怕是生吃了塔速尔的心都有了。这么说,即便是不围攻宁武,术勿都也会回军偏关的。”

    贾瑛忽然想到了一事,嘴角露出了邪邪的笑容,看向木恩赐说道:“我听说塔速尔本部的粮草也没有多少,他之所以攻袭我大军,就是名义上就是为了夺权我大军的粮草。黄河的水一时半会儿是下不去的,你说咱们如果吧偏关围起来,塔速尔能坚持几天?”

    木恩赐不解道:“只要有术勿都在,我们就不可能封锁住偏关城。”

    贾瑛袖手一挥道:“那就让他彻底消失。”

    说罢,又向着一旁的喜儿说道:“把舆图拿来。”

    喜儿随即从背后的牛皮套筒内取出一卷白绸绘制的山西舆图,铺陈在了二人之前的青石板上。

    贾瑛指着舆图某处说道:“从宁武到偏关,最近的路线要经过神池、义井屯堡、八角堡,以及永兴堡,这五处堡寨最好的伏击之地莫过于神池了,只不过那里离着五寨堡太远。而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则是义井屯堡,那里的地形是宽阔的河谷地带,同样不利于大军伏击。”

    一边说着,贾瑛的手指最终停留在了八角堡,嘴里说道:“而八角堡就不一样了,这里是个三岔路口,一条通向河曲,不过河曲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还有一条则是通向羊角山老营堡的,只是羊角山那里尚有边军驻守,而且地势险要,不适合战马通行;最后一条则是直通偏关。你说术勿都会走哪条路?”

    “最关键的是,这里的地形狭长,沟谷比石楼沟还要深得多。”

    木恩赐猜到了贾瑛的想法,问道:“你想故技重施?已经用过一次的计谋,对方还能上当吗?”

    贾瑛闻言,微微一笑道:“怎么不行,除非术勿都他不想回偏关。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将军,在同一个地点,用同样的方法,伏击了敌人两次。可见同一个计策不在乎用多少次,关键是它好用就行!”

    “此人是谁?”木恩赐好奇道。

    贾瑛摇了摇头却没有回答。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