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惊喜?惊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路数玩了七八年之后,习惯了大额获利的银行家们又一次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很快就把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发币权上——既然我们自己能印钱,那又何必去提前发债呢?

    很快,纽萨尔皇家银行就开始了帝国版量化宽松政策。他们直接制造出大量金镑,然后再将这些“凭空出现”的资金投入到了贷款和公债市场。

    大量资金涌入市场,这当然能够极大满足贷款需求,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前提条件是,资金利率必须低于实体经济行业的纯利率,并且还要保证在实体经济建设过程中,银行不至于突然抽走贷款。

    在以往的纽萨尔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是不可能成为贷款对象的。它们一方面不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另一方面则缺乏足够高的纯利润率和稳定的前景。所以,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从纽萨尔的银行系统里得到贷款。

    可纽萨尔皇家银行开始具备大量自有资金之后,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里。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更何况纽萨尔的中小企业规模还不算小。如果能够开发出这一块市场,利润会非常可观。

    为了刺激市场,纽萨尔皇家银行甚至开始放宽贷款审计条件,只要能够找到超过两家担保,贷款就能迅速下发。而为了防止其中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偿还贷款,皇家银行特意调高了综合贷款利率。这样只要破产且无法偿还贷款的企业数量不超过总体的三分之一,他们的资金就还是安全的。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骨感的令人发指。前来贷款的中小企业看起来似乎都前景不错,但事实上……过来贷款的基本只有一类人。

    在纽萨尔从事高利贷的黑帮分子们。

    这些黑帮分子利用自己控制的企业,或者干脆通过威胁敲诈的手段,组织了大量中小企业前来套取贷款。在获得贷款之后,他们再把整笔贷款分拆成零散金额,借贷给赌徒、酒鬼和其他急需用钱的个人。

    哈罗德勋爵就是这么起家的。

    ·

    ·

    ·

    由于缺乏监管以及“放贷需求”过于旺盛,大量自有资金被占用后成为了坏账,规模之大甚至迅速侵占了纽萨尔皇家银行超过90%的资金。在纽萨尔皇家银行发现这一情况的时候……整个纽萨尔上上下下撸口子的老哥们已经从纽萨尔皇家银行里借走了大约七千九百万金镑。

    这里大约有两千万金镑是纽萨尔皇家银行之前用各种方法搞出来的“自有资金”,而剩下的五千九百万金镑则属于纽萨尔的贵族集团和大企业主们。

    在那个瞬间,纽萨尔皇家银行实际上已经破产了。但他们仍然想要挣扎一下,于是……他们把主意打到了造币权上。

    一口气印出五千九百万金镑是不可能的。纽萨尔皇家银行的铸币厂印刷极限速度大约是每月八百万金镑。而每个月由殖民厅下达的铸币任务大约在三百万到六百万金镑之间。

    在他们凑够现金之前,纽萨尔皇家银行必须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延迟还款。于是他们开始一次又一次向出借方提出还款展期,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断提高利率。

    现在,这五千九百万金镑的本金一分钱都没还,而且年化收益率已经飙升到了惊人的37%。

    而纽萨尔皇家银行已经彻底摆烂。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发币行特权,不断讹诈着纽萨尔殖民厅——你不救我我就死给你看。死了之后还能顺便带崩整个殖民地的经济,顺带留下一群被借走了接近六千万金镑的气急败坏的贵族们。

    皇家银行虽然如此摆烂,但他们却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成为了纽萨尔过去二十七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头。央行的大放水当然养肥了不少专门搞民间借贷的黑帮,但他们在放高利贷的同时确实也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由于纽萨尔和整个帝国殖民地体系的密切联系,纽萨尔皇家银行在二十七年中持续发出的超过六亿金镑资金甚至没能引起整个帝国金融体系的波动。

    更多的纽萨尔平民获得了贷款的机会,他们开始有机会获得建立自己产业——哪怕这产业的五分之四都得归给放贷的黑帮所有。而随着这些平民逐渐获得了成功,纽萨尔的经济也活跃了起来。

    但现在……到了还账的时候了。

    杜桑德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面前这一摊子烂账,面如死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