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大汉危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历史上的三国,曹魏强势,汉吴需要生存,只得联合在一起对抗曹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大汉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东吴更是存活到了280年,才被司马炎的晋朝灭亡,最后统一三国。

    现在也是一样,大汉随着刘禅穿越而来,先是赢得关中之战,进而吞并凉州,占据河套地区等等。

    这些年来,魏吴时常联合在一起,向大汉发难。

    总之就是一个道理,谁强,剩余两方就会联合起来抵抗,历史上是汉吴联盟抗魏,现在就变成了魏吴联盟抗汉。

    如果...如果大汉强大到随时可能一统天下,魏吴难道还愿意视若无睹吗?

    不会——

    他继续说到,眼下大汉虽然疆域辽阔,但是相同的是大汉现在如同关中之战前的曹魏,战线拉得过长,南起交州,北至并州代郡,如此长的一条战线,若是魏吴倾其所有联军来袭。

    大汉何以挡之?

    说实话,刘禅此前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毕竟这些年大汉一直是逢战必胜,所以很多时候,刘禅根本就不在惧怕曹魏东吴联盟。

    但是这人算是给他敲响了警钟。

    大汉现在虽然强大,但是曹魏、东吴依然占据着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他们之间的人口总和是大汉不能比拟的,大汉也就是胜在武器先进,还有几处险关。

    还有就是魏吴联盟不够密切。

    他们的联盟有缝隙,彼此并不完全信任,所以明面上他们是联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崛起的大汉,实则各怀鬼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除了要防止大汉的进攻,同时也会调出大量的兵力,防御彼此。

    但是——

    若大汉的实力强大到,随时可能威胁他们的国家,或者说大汉随时可能发起统一战争。

    一个大汉的考生都能想到的事情,东吴曹魏的人,就不能想到吗?

    若是大汉太强了,他们或许会为了自保,从而紧紧的联合在一起,然后倾尽所有向大汉发动进攻。

    嘶——

    看到这里,刘禅不敢继续往下看了,因为这事儿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若是孙权曹叡有一天摒弃前嫌,要彻底重挫大汉。

    哦,不敢想象。

    “徐爱卿!”刘禅放下答卷,有些焦急的问道:“殿试何时举行,朕想见见这人。”

    看天子如此心急,徐庶也是感叹,他看到这篇文章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现在大汉战线太长,若是魏吴分兵进攻大汉,大汉还真不一定能够防得住,毕竟疆域扩大,需要的兵马也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大汉的总兵力,也就是三十万人,其中骑兵十万步兵二十万,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可是有很多。

    三十万兵力,说实话现在大汉也有一些捉襟见拙。

    目前这三十万人,其中两万人分别驻守在西域和西南,然后就是交州有五万驻军,用于防御东吴南下;秭归有三万人,其中两万为水军,防守长江防线。

    接着是武关、潼关各两万人,河东两万、上党一万五千,代郡三万步骑,南中两万人,河套地区还有两万五千步骑。

    这些防线上的总兵力算起来,已经达到二十五人,在算上蜀中、凉州、晋中部署的兵力,现在大汉能用的机动兵力,也只有驻守在长安附近的三四万精骑。

    但是魏吴呢?

    此前有过调查,曹魏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败,但是他们现在依然也还有三十余万总兵力,东吴也还有二十余万人。

    只不过魏吴在长江防线,双方也都部署了十万余兵马防御彼此,若是他们达成某种协议,撤出部分长江防线的兵力,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大汉。

    怎么办?

    三弓床弩虽然厉害,但是也很难抵挡数倍于己的敌军,若是让魏吴攻入大汉腹地,大汉王朝,还真的很难抵挡,主要各处边防驻军,现在大汉一个都不敢动。

    “回陛下!”徐庶道:“若是陛下没有意见,明日即可举行殿试。”

    “好!”刘禅肯定的道:“那就明日!”

    刘禅第一次如此担心,此前他真的没有想过这些,或许只是觉得魏吴联盟不可能铁板一块,所以他们很难再对大汉形成较大的威胁。

    可是现在不同了,一个普通的考生都能想到的问题,曹叡孙权他们可能想不到吗?

    不——

    他们一定能够想到。

    翌日上午。

    未央宫。

    大汉王朝第一次科举殿试,正式举行。

    大殿的两侧,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位于中间站着二十人,他们年龄最小的约莫十八九岁,年长的也就三十来岁。

    今天是殿试答辩。

    刚开始,刘禅随意问了几个问题,然后随机点了一些考生回答,因为问题不是很难,他们的回答也算过得去。

    突然,刘禅扫视了一圈整个大殿,然后朗声唤道:“曾书!”

    这可让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因为在此之前,刘禅考察考生,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点名某人回答。

    这次是先点名。

    就在刘禅话音刚落,只见一位约莫三十岁,身材适中,皮肤略黑的人,缓缓出列。

    “学生在!”曾书出列应道。

    进入第二轮考试的人,就自动成为天子门生,那这进入殿试的人,自然也就是天子的学生。

    刘禅看到曾书,不由愣了一下,他记得这人。

    第一轮考试结束时,刘禅在街头见过他,他那天与蒋显正与考生们说话,当时他就提醒落榜考生,说不用那么沮丧,这一次没考中,下次再接着考就是是了。

    “大汉危矣——”刘禅故意问道:“可是汝说的?”

    “回陛下!”曾书不慌不忙,躬身说道:“是学生说的。”

    其他人除了诸葛亮与徐庶,大部分人都为曾书捏了一把冷汗,他们并没有看过曾书的考卷,因为这是大汉第一次科考,阅卷的人只有丞相诸葛亮,还有御史大夫徐庶。

    因此他的答卷,诸葛亮徐庶都看过的。

    他们两人阅卷时,都将曾书的这一份答卷,选在了第一位。

    其他人可是很担心的,他们只知道,现在大汉非常强大,一统天下也就是时间问题。

    可是眼前这人,居然在这个时候,说大汉危矣?

    这是找死吗?

    “那汝说说看,大汉如何危矣?”刘禅故意沉声问道。

    或许听出了刘禅语气不太对,其他大臣都是愣住,没人敢于开口说话,然后紧盯着曾书,看他到底该如何说。

    曾书却并未惧怕,反而是显得很淡定,他先是向刘禅行了一个礼,然后又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行礼,最后才缓缓问道:“诸位,大汉有危否?大汉强盛否?”

    “当然!”费祎当即肯定的道,然后又向刘禅行了个礼恭维的说道:“我大汉王朝,在陛下的统治之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三国最为强盛的国家。”

    “嗯!”曾书也是点点头,道:“费公所言不假,我大汉表面上来看,现在确实是三国当中,最为强盛的国家。”

    等等——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费祎在内,都是不解的盯着曾书。

    表面上来看,大汉很强盛。

    难道内在的大汉,并不强盛吗?

    “诸位!”曾书又一次躬身,然后笑着说道:“诸位一定是很好奇,在下为何会说,只是表面上看,大汉是最为强盛的国家,对否?”

    废话!

    所有人都是冷冷的看着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现在的大汉,无论是内在还是表面,都是最强的国家。

    曾书,你要好好说话。

    否则——

    哼!

    ......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