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平辽善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一时未得其便。都督若是能体我等这苦心,留我等性命,我等必当结草衔环来报。”

    毛文龙嘴角微微上扬:”你现在还想活?”

    祝世胤鸡啄米一般点头,:“想活,想活,都督给我一条活路,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

    毛文龙叹了口气,心想这祝世胤倒是怕死怕的出奇,不过他自然没有饶他们的意思。

    咧嘴笑道:

    “等押解进京了,大明皇帝会亲自看看你们,那时你们向皇帝求,那有用得多。”

    祝世胤心知一旦进京,没有任何活的可能,而且多半要受凌迟之刑,他急迫之下,忍不住嚷道:

    “我们为鞑子出力不假,那刘兴祚当时岂不是也为鞑子出力,深受老奴和新酋宠信。只是我等尚未等到弃暗投明的机会。”

    毛文龙见这祝世胤还如此执迷不悟,心中厌恶,冷冷道:“那就怪你们自己运气不好吧。”

    说着吩咐参谋生员程鸿鲤,把这些汉奸和鞑子头目都审讯明白,将他们所犯罪行昭著之事,尽数列出,以备朝廷参考。

    程鸿鲤答应了。

    半个时辰后,刘兴祚也来拜访,两人商谈灭除建虏,收复辽东的善后事宜。

    辽东再往北边,国初奴儿干都司故地也尚有大片辽阔国土。

    如今乘着灭除建虏,军力正盛,正该继续往北收服诸夷部落,都归向大明,以免他日再起别患。

    刘兴祚建议,对这些夷部,包括建州残夷在内,不可再如国初那般土司自治,而应完全汉化。

    部落头目子女,尤其要派汉人儒生来教化,服饰发型一概依从内地。

    还有辽地被建虏数次屠戮后,地广人稀,也可向朝廷上疏组织移民。

    对这些建议,毛文龙都表示同意。

    刘兴祚自告奋勇,愿意挑选咸镜镇精锐将士,向北远征,一直到昔日奴儿干都司的最北端,先做基本考察,然后再向朝廷奏报后续处置。

    毛文龙对此当然也没有反对意见。

    当然,这本来应先向朝廷奏报。不过辽东都司以北地区,朝廷长期不过问,现在扫灭建虏后,先去探查一番,再奏报,也合理。

    刘兴祚得到毛文龙应允后,非常兴奋,这也是他素来志愿,便兴冲冲告辞而去。

    刘兴祚走后,毛文龙想去沈阳城墙上视察一番。

    在亲兵家丁陪同下,出了游击府,往北面镇边门方向走去。

    不多时候到了镇边门,上了城墙,沿着西侧城墙巡视,经过西边永昌门,一直向南巡查。

    从城墙上向内望去,居高临下,还可看见城内明军在逐屋搜寻建鞑余孽。

    这城内的房屋原本是汉人所有,汉民被鞑子屠戮驱赶后,大多被建鞑八旗军官和部分兵丁家属占住。

    大部分鞑兵已经在城外被歼灭,城内留下的就多是建鞑的老幼妇孺。

    这些建虏老幼妇孺中属于重要头目家属,也将随同虏酋和其他头目一切押解进京,这部分加起来也有近千人。

    至于次要头目和普通鞑兵的家属则区分情况对待,初步考虑是鲜国前年也曾经被鞑兵抢劫蹂躏,损失了不少人口。可以把这些人发配至鲜国定居,由鲜国看管。

    至于沈阳城内房屋,能找回原主的尽量找回原主,找不回来的,等内地移民过来,吸引富商前来定居,也用得着。

    向城外望去,除了少数建鞑头目拥有的庄园田地之外,大片土地都是荒芜萧条。

    如今的辽东其实也处于灾荒状态之中。

    建虏的粮食做不到自给。

    但辽东这灾荒,也不完全是灾害所致,更主要的倒是因为辽东大量辽民被屠杀,以及逃亡。

    导致田地抛荒,无人耕作。

    东江军中有大量人本就是辽民逃亡而来。

    现如今收复辽东,恐怕不少东江军士兵和其家人都会提出回到故土,重新做回老百姓。

    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愿望,对尽快恢复辽东的生气,也是有好处的。

    但这么一来,东江军目前的十五万大军,只怕大部分都要不再当兵,最后能剩下五万人就不错了。

    对于这一点,毛文龙倒也保持坦然心态。

    五万人就五万人,灭了建虏之后,五万人的军队其实也够用了。

    这剩下五万是经过无数磨砺,又愿意当兵的精锐,可以成为骨干。

    要真到了对付倭国时候,有这些骨干,要迅速扩军,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倒是辽东恢复和平状态,组织移民,恢复秩序,地方上需要大量文官。

    正好陛下曾把不少文官发配到东江。

    这些人虽然性子迂腐,却多是清廉刚正的硬骨头。

    他们反对朝廷多征税收,正好辽东新恢复的土地,两三年内也不会征税,就由他们去治理一番,应该可以大大加快恢复的速度。

    而且这些文官都是学问精深、品格端方的大儒,由他们以身作则,耳传身教,大约也可以一洗辽东的夷风。

    不出十年,辽东又可以成为人口繁庶,文明昌盛之地。

    毛文龙在思索中,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南面保安城楼门上。

    他向下一望,却见不少衣衫褴褛的剃头短发老少,经过护城河,正进保安门内。

    驻守此门的游击陈希顺上城楼来拜见。

    毛文龙皱眉问道:“这些人都是辽东孑黎么?可防备其中有建虏余孽奸细作乱,”

    陈希顺道:

    “这些多是辽地汉民幸存者,有不少是在鞑子头目庄田里做奴,听闻建鞑被灭,这才扶老携幼要进沈阳城。有些是想乘此机会就在沈阳城中定居,还有些则是专程来看鞑子下场,准备看看不可一世的建鞑如何被押解游街。”

    “至于说奸细,毛帅放心。我等早派军兵仔细辨别过,一则要会说汉话。二则建虏头颅扁,汉人头颅圆。”

    毛文龙点头。

    两人正说话间。

    城楼下,有人抬头看见两人。

    有一人仰头大叫道:

    “那莫非便是毛帅。”

    原来毛文龙身子高大,形象威严,头发微白。

    加之在虏地汉民中传说已久。

    所以那人一见之下,便觉得城楼上这气势不凡的大人,应该就是毛文龙。

    便喊叫了出来。

    却也正被他猜对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