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太极回到沈阳被气吐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济尔哈朗说得有理,大军不必进沈阳城,直接往东追去。”

    黄台吉既已经下令,其他人当然都领命。

    岳讬也觉得黄台吉智深谋广,经验丰富,他既然判断明军往东,那应该是不错了,自己确实想多了。

    黄台吉下令后,正要催马而行。

    代善连忙说道:“汗,还有一件事……”

    黄台吉听他语气有些古怪,话音里有几分畏怯,心中顿时一紧,难道代善还有什么坏消息没说?

    但想来,刚才说的坏消息已经够让人震惊了,还能有什么更坏的?

    黄台吉朝代善瞪了一眼:“还有什么事情?”

    代善不敢正视黄台吉的目光,干咳了一声道:

    “东江贼围城的时候。曾扬言要去赫图阿拉城外挖掘我金国的祖陵,当时城内兵寡力微,实是没有办法阻止。”

    黄台吉听了,脸色愈发铁青,问道:

    “什么时候去的?”

    代善嗫嚅道:“东江贼是十二月十四日出发,到现在也有七天了。”

    黄台吉身子又是一阵摇晃。

    已经去了七天。

    那是早就挖完了!

    他心中怒火翻腾涌动。

    但脸上却怒色不显。

    只是咬牙道:“走。”

    黄台吉大军向东进发。

    派出的前锋哨探骑兵,沿着不同路线向东探查。

    行出三十里后,哨探陆续返回报告前方发现的沈阳城里被逼迫向东的建州老弱妇孺。

    经过询问,得知向东而去的明军不到一万。

    黄台吉便知追错方向了,而且再追过去,也追不上。

    只得又率军返回。

    再往西边去追,时间也早耽搁了,没有多大意义。

    而从甜水站,连山关一带也传来消息,说是李永芳带领的五千后卫军被东江军队全歼,李永芳本人也被东江军活捉。

    并且那边的东江军也已撤回朝鲜境内。

    这又让黄台吉更添憋闷愤怒。

    这一役,可以说是后金自叛乱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大挫折大失败。

    黄台吉恨不能马上就直接到东江,把东江明军全部歼灭。

    但是他要是再出兵,那很可能又会重演大军在外,老家被掏的惨剧。

    黄台吉冷静下来。

    只能把被东江军扫荡残破的地区收拾整顿一番,重整旗鼓,再图后策。

    他思忖,再去打朝鲜,已非明智之举。

    或许真的到了孤注一掷,后金全军攻入明国关内,一去不返,索性夺了明国京城。

    那样一来,即便毛文龙率东江军再捣袭盛京,也可以全然不顾了。

    但眼下,准备还未充分,显然还不能这么做。

    也只能熬到明年十月份了。

    ****

    京城接到东江和关宁联合发出捣巢大捷的捷报已是崇祯二年元月十号。

    朱由检接到报告后大喜,知道至少一年内被大明监护的鲜国,应该是没有太大危险了。

    明方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整顿鲜国,

    毛文龙和刘兴祚也有更多的时间整训军队。

    现在大明对后金的态势,主动权就已经掌握在大明手中了。

    而后金经此一役,遭受巨大损失,势力必定缩小,

    内阁官员也都向皇帝祝贺

    朱由检让内阁拟旨,让正在陕西和孙传庭一起练兵的洪承畴去朝鲜,担任监护朝鲜的副使,监督好鲜国的人口核查,农田耕种,兵员训练。

    让鲜国成为大明对付后金的强有力的后勤基地。

    争取在半年后,即便东江明军直接在鲜国和后金主力对战,后金也讨不到便宜。

    不过眼下海上封冻,洪承畴要去鲜国,需要等三月份后开冻。

    让洪承畴先到京城来一趟。

    朱由检也想见见此人。

    军政之事,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朱由检又把徐光启、李之藻、王徵三人召来,在文华殿讨论培养数理人才之事。

    不引入具体后世知识的前提下,让大明完全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突破某些限制发展的瓶颈,取得更快的进步,那是完全可能的。

    科技发展最基础就是数学。

    最近两个月,朱由检和徐光启等人也达成共识,直接用“数学”来称呼原先徐光启用“度数学”代表的范畴,更简明些。几何与算学都可纳入“数学”的范畴中。

    这次会见,朱由检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

    “朕有一个问题,诸位先生以为我华夏数学比之这泰西数学如何?”

    徐光启和李之藻对视一眼。

    然后徐光启低头拱手道:

    “不知陛下要听实话,还是虚话?”

    “朕自然要听实话!”朱由检诚恳说道。

    “若是说实话,臣以为我中夏之数学比之泰西数学,差距甚大。”徐光启缓缓说道。

    “西洋数学和我中夏数学结论相同者,方法更便捷也。

    “不相同者,则是我国数学旧所未有。”

    “唐时有算学十经,以臣之愚见,若能精研西洋数学,则算学十经,可弃如敝屣。”

    他说完之后,小心翼翼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的表情,显然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意见相当之尖刻。

    他的这个意见,倒是没有出乎朱由检的意外。

    朱由检知道徐光启在《刻同文算指》序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作为现代来的穿越者,他却并不完全同意徐光启的看法。

    “徐先生未免把我华夏数学贬低过甚了。”朱由检摇了摇头,“朕以为中夏数学和西洋数学各有所长。如宋时秦九韶之《数书九章》,后来朱世杰之《四元玉鉴》,其中所述算法,便是西洋算学家也望尘莫及。便是我大明,也有一位王文素写有《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也可称道。”

    朱由简这么说是有充分理由的,甚至还是比较保守的。

    西方古典数学长于几何,中国古典数学长于代数。

    中国从《九章算术》的传统开始对多元一次方程组,一元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远远走在西方前面。

    到了宋代更是达到一个高峰。许多成就比西方产生同类算法的时期领先了五六百年。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