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关宁曹文诏与东江沈世魁会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军,五千兵就可以立刻回防。

    剩下的战场就让阿敏、阿巴泰收拾残余

    即便东江主力调兵杀个回马枪,那也来不及了。

    代善把自己的计划仔细盘算了一遍,觉得万无一失。

    便立刻先派两组十人骑兵小队,飞速向牛庄驿和海州城去传令。

    又派一组鞑子拨夜兵,再绕路赶去抚顺一带侦测东江主力动向。

    按代善的估计,等拨夜确认东江主力距离够远时,阿敏和阿巴泰应该已经率军去围麦子山了,那时候自己派贝子硕托增援阿敏两人,就可以给麦子山一万东江军致命一击。

    代善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

    但是没有想到一点。

    那就是关宁方面满桂和赵率教率领的两万明军此时已经过了牛庄和海州城。

    甚至已经过了辽阳以北的王大人屯,正在向沈阳逼近。

    本来牛庄驿的阿敏和海州城的阿巴泰,虽然没有出兵拦截,但也确实都是派了几组鞑兵绕路飞驰向沈阳报讯的。

    而且也确实赶在明军之前接近沈阳外围。

    毕竟两万明军虽然都是骑兵,但大队行动终究要比零散骑兵的速度要慢许多。

    只是他们虽然到了沈阳外围,但这几天沈阳都被东江军民围得和铁桶一般,如何能进得去?

    不但没有能进去,还被东江士兵发现,当成是沈阳之外后金据点上的零散游骑,被射死或抓住打死了。

    所以关宁明军已进后金地盘,逼近沈阳的消息,代善自然是没办法知道的。

    而他派出的两组负责传令的鞑子骑兵小队,在遥遥看见前方大队骑兵烟尘时,还心中欢喜,以为是阿敏和阿巴泰不等接到代善命令,就自动来增援沈阳,倒是省得他们长途奔波。

    欢喜之下,策马扬鞭,还加快速度迎上。

    等靠近到肉眼可见盔甲旗帜,知道不对时,为时已晚。

    明军很轻松就把两组传令士兵都给抓获了。

    满桂和赵率教军中都有懂建州鞑语的人。

    对这两组传令兵严加审讯,鞑兵其实也怕死怕痛,并不像一些汉人想得那样都是彪悍强硬到底。

    很快就有鞑兵老老实实的把他们此行的使命招供了出来。

    满桂和赵率教惊喜得知东江此前已经派了大军围困沈阳,沈阳也已经传讯给虏酋黄台吉,让其回军救援。

    现在虽然东江大军撤围,但在沈阳城南二十里的麦子山依旧驻扎有一万多的军队。

    让他们更重视的则是鞑兵告诉他们在牛庄驿和海州城的鞑军兵力情况。

    牛庄驿和海州城各有七千五百人的军队。

    满桂和赵率教得知这些讯息之后,商议了一下。

    如果现在他们依旧去围攻沈阳,多半还是攻不下来。

    但如果改变计划,去打牛庄驿和海州城的建虏军队,那希望倒是很大。

    尤其是牛庄驿,城墙防守体系比起海州、沈阳来简陋得多。

    集中兵力打,把驻扎在牛庄的阿敏所率七千五百人歼灭,大有可能。

    要是能让驻扎麦子山的东江军抽调兵力与他们合并围攻阿敏,那希望就更大了。

    商量已定,满桂命令属下游击曹文诏和他的侄子曹变蛟带一千精骑飞速赶往麦子山,联络东江将官,商议合攻牛庄,歼灭阿敏一部。

    满桂之所以派曹文诏和曹变蛟去,是因为联络之事,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是满桂手下最得力勇将。

    去年三月关宁收到朝廷捣巢的命令,满桂主动先派曹文诏率领三百名士兵去三岔河侦探。(无奈袁崇焕让赵率教消极应对,甚至以道路泥泞为理由不配合出兵,不了了之)

    去年六月,后金攻打锦州,满桂又是派时为守备的曹文诏力战,杀伤虏贼最多。

    满桂觉得用这对叔侄去,比较放心。即便途中碰上鞑兵队伍,只要不超过两千人,他们也能对付得来。

    曹文诏和曹变蛟领命而去。

    随后满桂和赵率教回军,飞速向牛庄扑去。

    曹文诏和曹变蛟带着一千骑兵,一个时辰不到就赶到了麦子山。

    沈世魁初时还以为是鞑子骑兵。

    待知道是关宁派来的,顿时大喜。

    如此一来,攻破沈阳无疑又多了几分希望。

    等曹文诏把满桂和赵率教的计划通报之后。

    沈世魁沉吟片刻,觉得这个计划倒也不错。

    他预计,如果沈阳城中的代善发现联络不上牛庄和海州城,多半就知道是出了问题。

    那样一来,如果在麦子山还留着一万明军,那代善也不敢来攻。

    索性就再从麦子山调五千军去和关宁两万军汇合,集中兵力攻打牛庄驿的阿敏。

    若是能吃下阿敏的鞑军七千五百,即便沈阳城不攻破,那这次围魏救赵的行动,也算得上收获不小了。

    况且麦子山只留五千,那代善就未必沉得住气了,只要能引诱他派兵从沈阳出来攻麦子山。

    那潜藏在辉山的两万明军,就可以飞速扑往沈阳,攻破沈阳的机会也大增。

    不过这样一来,麦子山留下的五千兵力势必处在相对危险的位置。

    沈世魁把同意配合关宁军的决定和手下众将说了,决意自己与都司何友直、毛有寿留下牵诱沈阳城中的鞑军,派手下游击杨怀佐、都司毛有成带五千兵跟随曹文诏去,和关宁军配合攻打牛庄。

    杨怀佐力谏沈世魁不可。

    作为此次东江捣巢行动的主帅,若是他有闪失,对全军士气必定造成巨大打击。

    纵使最后行动成功,也带来巨大遗憾,反而给建虏提供败中有胜的说辞,不利于打击建虏气焰。

    确保主帅安全,这不是为沈世魁个人之利,实是最大程度打击建虏的需要。

    杨怀佐表示愿意主动留下,引诱沈阳虏军

    沈世魁沉吟片刻后,也不再辞让,同意杨怀佐的请求。

    曹文诏见东江将官如此忠勇,争相自处于危险之地,也大为感动。

    感觉这和自己以往听闻的关于东江的传闻,大不一样。

    他对沈世魁制定的这个引诱沈阳虏兵出动,找机会攻破沈阳的计划,也非常感兴趣。

    看了一眼在身边的曹变蛟,说道:

    “变蛟,你带五百兵留下,对东江众兄弟也是一大助力。若是沈参将的计划能成,你在这里,打入沈阳的机会也大得多,这可是大功劳。”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