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荷兰三大顶级文学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者也让他佩服不已,因为马克.吐温自从在1871年从米利坚移民到澳大利亚后,他的还是在米国文坛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这两人在各自领域都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斯特林堡在从瑞典移民前虽然也在瑞典小有名气,但是也因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原因,在瑞典不太受欢迎,就连以前赞赏他的卡尔十五世也顶不住压力最后只能够变了脸色,最终他也在1870年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不过自从来到澳大利亚并在悉尼大学“镀金”之后,他却被悉尼大学校长赫尔曼.范佩龙看中,于是全力培养打造下,他以28岁的青年身份跃居全球文坛顶级大家,可以说靠着《红房子》和《新国家》一炮而红。

    今天更是成为了荷兰国王威廉四世的座上宾,荣誉和名利兼得,可谓名利双收啊。

    于是,他忍不住道:“陛下,这次我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我的老师赫尔曼,范佩龙校长支持外,最重要的是,陛下支持的文学气氛浓厚,让我们文坛百花齐放,所以,陛下才是最大的功臣”

    威廉四世顿时哈哈一笑,笑道:“没想到啊,我们的斯特林堡大作家嘴巴也这么甜啊”

    他道:“不过,荷兰的气氛确实是不错的土壤,不过,也全靠你们的才能才是”

    “马克.吐温你觉得呢?”

    马克.吐温此人个性十分温和,正因为如此,他在米利坚的朋友较多,他到荷兰来,其实更多是威廉四世的拉拢,当初可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啊,不过,最后还是让他成功了。

    马克.吐温:“1869年在米国我发行了《傻瓜国外旅游记》,在米国获得了不少的嘲讽,我被人背后说是傻瓜一个。1870年,我发表了《艰难历程》,在米国崭露头角。但是只是小有名气,1873年,我发表了《镀金时代》,一下子在米国红了起来,不过人红是非多,我被米国文坛传统势力攻击了,最终我离开了米国,来到了荷兰。”

    见威廉四世微笑不已的样子,他心中虽然鄙视对方会装,只有自己知道对方就是这些造成他离开米国的背后罪魁祸首,算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他调整心态,跟着坦然道:“在荷兰我陆续在187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短篇小说《卡拉韦拉斯著名的跳蛙》《康涅狄格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1878年《国外旅游记》,都囊获了大量的书迷,而这次占了亨利.劳埃德先生的光,发表的《竞选州长》更是打开了荷兰和米国市场外,在全球更是受到了瞩目,可以说是最大的升华,再次我也非常感谢亨利.劳埃德先生给我的灵感”

    亨利.劳埃德摆摆手,道:“那是你的才能,跟我关系不大。不过我要说,陛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趁此计划,趁机坐大”

    威廉四世含笑不语,但目光却落到了旁边的赫尔曼.范佩龙身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