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义求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部就都是忠心的人了。

    李世民扫过一圈,缓缓的开口道

    “朕同诸位爱卿前些日子学的了统计学,并吩咐众爱卿将大唐的国运绘制出来,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

    说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观察众人的反应。

    台下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这就算是过去了??这就不商讨了?

    等了一会儿,文武百官也不见也没人开口。

    众臣已经明白,木已成舟有些太晚了,李道宗的行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只是这件事都没有和重臣商量,这李世民是什么意思,要知道以前最少会和长孙无忌商量的。

    “众爱卿也不负众望,一一呈交了自己职责的绘制图表,经过朕的重新绘制之后,大唐如今的国运已经被朕给完全都展现出来。

    说着,他脸上的喜色已经掩饰不住了。

    来人,将国力图给给展示出来。”

    很快,四个宫卫将一扇折叠的屏风搬了过来,拉开将国运图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这便是,朕绘制的大唐国力图,朕的百姓,朕的国土,百姓的良田,国库的存粮···”

    李世民面带喜色一一一介绍着一边指着屏风上的每一根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最后总结道。

    “总的来看,朕同太上皇所在年间,天灾战乱不断,但国土收复诸多,子民也在贞观年间得到了修养,人口不断地增加。”

    众人看着这诸多的折线图,所有的曲线都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真是太不容易了。

    没有一个朝代,比唐朝建立更加的艰难,可谓是内忧外患到了极点。

    对内,三征高句丽导致无数士卒死亡,再加上天灾不断,无数的百姓起兵造反,可谓是没有比这更乱的了。

    贞观初年,为了安抚流民和百姓,房玄龄和魏征效仿采用管仲的‘均田制’将土地分给了渴望土地的农民和流民,这才安稳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

    而对外,国力衰弱,更惨的是还有像是突厥,高句丽等强敌无数。

    最险的就是突厥打到了渭水,要知道渭水是长安的护城河,距离长安城连十公里都不到,就差这么点的距离就亡国了。

    说完,李世民转身,眼中带着激动深情的环顾了所有人一眼,朝着众人行作辑礼,声音高昂道。

    “如今大唐能有此太平盛世,皆离不开众爱卿,离不开众将士,更离不开已经亡故的英魂。”

    话语间深情表露,字词间动人心弦,众人听着不禁眼眶湿润,浑身热血难耐。

    “朕,谢过众爱卿多年来为大唐鞠躬尽瘁!!”

    每一次的向下转折,都意味着天灾,战争,和人祸,都是巨大的牺牲和死亡。

    折线汇聚成的不仅仅是国力,更是百姓的民心,是整个民族的力量。

    每一丝一毫的提升都是无数人的努力、流血、奉献,牺牲换来的。

    面对李世民的作辑行礼和感谢,霎时间强烈的自豪感,浓浓的成就感充斥在所有人的心间。

    一种无比的自豪和崇高的荣誉回荡在所有人的脑海中,文武百官挺起胸膛大声的回应道。

    “身为大唐臣,当以身报国。食君之禄,当誓死效忠陛下。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声音刚劲有力,回荡在大殿上,久久不息。

    每个人都激动不已,眼神炯炯看着李世民以及国力图,趋势能有今天并且不断增强,是对文武百官的牺牲奉献的认可。

    这就是多年努力最好的回报了。

    “好,朕今日要同诸位不醉不归!!”李世民笑容满面,兴致高昂的说道。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