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年两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说完,眼神示意这李泰留下来。

    “臣等告退!”众人纷纷开始起身,朝着李世民行礼,完后朝着门口离去。

    一个个心事重重,脚步飞速的朝着家中走去。

    今天发生的一切,他们要好好揣摩揣摩李世民的意思。

    李泰则刻意等到最后一个,跟着李世民一同走了出去。

    李世民开门见山的问道:“教化蛮夷此事,皇儿怎么没和朕提起过?”

    “儿臣···没想起来。”李泰也只想着拼音加报纸能够起到引导民心的作用。

    还真没想到,拼音加上佛经用来洗脑。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又开口道。

    “前些日,皇儿的弄得水泥干了,干了之后和那石头并无区别.

    朕试过多次了,只要按照方法来,任何人都能够做到化泥为石。”

    听着‘化泥为石’四个字,李泰十分无语的解释道。

    “那是自然,不过这不是‘化泥为石’,而是科学之中的化学。”

    “朕明白,上次皇儿说过,科学未免太神奇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问道。

    “对了,皇儿懂不懂科学种田的办法??”

    “略懂一些。”李泰想了想回答道。

    “说说看。”李世民挑了挑眉头说到。

    “目前大唐分为南北,皆是种一季粮食。

    但其实,南方温暖,雨水充足,可以尝试种两季作物,做到一年两熟。”

    李泰想了想回答道。

    “哪两季作物?这田不会贫瘠么?”李世民瞪大了眼睛说到。

    “水稻春种夏收,然后在种上晚稻,夏种秋收,或者种上冬小麦。

    农牧结合,土地贫瘠可以用粪便沤制肥料。

    此事,儿臣还是回去将东西给写出来吧!”

    李泰想了想说到。

    “嗯,也好,此事得尽快,春耕乃是大事。”

    李世民只能点了点头,这种大事急不得。

    气候相对湿润温暖的南方,曲辕犁加上筒车再加上肥料的沤制,以及农牧结合。

    良好的气候,丰富的水系,工具,以及肥料的使用,应该是可以满足一年两熟的条件。

    另外历朝历代修的大运河。

    可以直接从出发长安沿着广通渠能进入黄河到达洛阳。

    从洛阳有通济渠,到达淮水,淮水有邗沟,能进入长江。

    长江有江南河,可以直接通到余杭,进入钱塘江。

    这个水系贯穿南北,从南方的江南地区到北方的追郡。

    在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李泰想着借助大运河,能够到达长江。

    这里是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这更是两个大粮仓!

    控制这里,可以说基本不用担心缺粮的问题。

    在这里实行一年两熟,推广农牧结合和沤制肥料,能够迅速拥有大批的粮食。

    这个方案,可行!!

    事实上随着气候逐渐变冷,春小麦的成熟时间变长。

    再加上北方战乱,受到到很大的影响,而南方收到的影响却不大,这导致经济重心开始难移。

    这也是为什么隋炀帝会接着修大运河的缘故。

    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的出现,还有豆在肥料种的作用被确定。

    唐末,南方就开始逐渐有了一年两熟,即种上水稻,水稻成熟收割后,在种上冬小麦。

    能将土地的作用发挥的最大,这个时候肥料额外的重要。

    古代是有肥料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用草木灰,骨头,粪便,和小豆可以混合作肥料。

    这非常的科学,草木灰主要含钾肥,骨头含有磷钙肥,粪便含有有机肥和尿素,豆子中含有氮肥。

    不过燃烧制作的草木灰很浪费,同时粪便中还有虫子和细菌。

    还得进一步发酵沤制,这样可杀死了虫卵,细菌等等从而最大的发挥肥料的作用。

    想到这,李泰觉得还是回去做监工高炉的时候多翻翻《齐民要术》和《农书》,以免出了乱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