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调教朱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节操碎了,再想重圆就难了,野心产生,再想扼杀就难了。

    忠奸不是从脸上就看出来的,也不是史书上写出来的,许多本性忠贞的臣子在许多迫不得已的时候会反叛,比如建贞年间的岭南节度使哥舒滉,就是因为不满德宗残暴才割据。

    也有许多应当算是早年心存不轨的人,因为善于审时度势,反而会博得令名得到善终,比如说在武汉带兵的扶风郡侯杨守亮,官居检校吏部尚书,这辈子注定要得个美谥了。

    比如江西观察使钟传,被李晔一顿毒打教训之后,现在就跟个乖宝宝一样,两税不绝,上供不断,要美人给美人,三个女儿全送给昏君当妃子,昏君指哪他打哪,绝无二话。

    “如果苻坚淝水获胜,慕容氏姚氏还会再起吗?”

    “只怕会死心塌努力为苻坚开疆拓地,然后功成身退在京养老罢?”

    李晔忽然想起了长安的故事,想起了许多定都长安的古老王朝,想到了其中一个很强大的胡帝国前秦,想到前秦的结局,李晔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忠诚的不是心地。

    是形势,是绝对强势。

    如果宇文赟稍微像个人,杨坚就是最不可能背叛的那个人。

    如果杨广不疯狂犯病折腾,李渊就是最不可能背叛他的那个人。

    男人没用,再恩爱的夫妻,早晚也会分道扬镳。

    如果王朝国势江河日下,最忠诚的大臣也会狠心弃她离去。

    李晔思绪纷扰,又拿起朱温的奏章细看。

    大势如此明了,就算朱温再顽悖,也能看得出来和朝廷作对,或者说给重建和谐社会实现大唐帝国伟大复兴添堵意味着什么,朱温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既然这样,他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强硬?

    如果说钟传奔袭宋州是为了向李晔证明自己和江西政府的能力,那么朱温如此强硬起兵是不是也在暗示李晔,我朱温也很强大,如果你真的收下我,我也能为你东征西讨?

    历史上的朱温,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

    出身书香门第,祖辈都是官学教师,一直跟本地豪绅士族联姻。

    中和元年,唐廷流亡政府纠集八道二十万兵马,发动东西会战,为阻遏从荆襄荆南鄂岳湖南江西一带出发的唐军北伐洛阳,保卫新生的齐政权,朱温去了最危险的河南参战。

    从河南返回长安后,朱温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再次空降咸阳主持大局,抗击唐廷流亡政府从邠宁、长武、武定、凤翔、鄜延、夏绥、朔方、泾原、彰义等地调集来的九镇边军。

    朱温再一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在渭水一带重创定难军。

    中和二年春,宦官杨复光统率大军进驻河中。

    杨复光纠集各地藩镇,计划收复同州,朱温临危受命,此后连续击退唐军进攻,为保卫长安出了很大力气,包括他冒死孤军坚守同州与官军野战,当时唐廷在河中蒲洛一带纠集了超过十万的野战部队,在这种条件下孤军坚守顾城,城破兵败身亡的概率大到无法想象。

    但是朱温并没有退缩,这足以证明他应该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和三年秋的蒲洛会战中,他又展现出令人不解的一面,李都卸任河中节度使后,僖宗命令王重荣接任,王重荣上位后积极组织反攻,挑选精锐牙兵三万人。

    河中甲士本就善战,河中也是老牌藩镇,河中军是晚唐政府的王牌军,得知王重荣统率近七万甲士开赴同州,又听说杨复光统率的各路关东藩军也在前进的路上,在同州已经坚守了近半年的朱温怕了,但他却烧毁了所有带不走的军械物资,与各路唐军进行了誓死战斗。

    在这段时间,朱温连续十次上表黄巢求援。

    明明怕的要死,但他还是抱着敢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志。

    但在另一方面,他又展现了令人不齿的一面。

    宰相王铎来到凤翔接替郑畋担任剿总司令后,积极组织各路兵马反攻长安,面对这样的大势,在同州被围半年弹尽粮绝之际,他杀了拒不投降的监军严实等人,随后开城投降。

    当杨复光想杀他的时候,他又厚颜无耻的把王重荣认作舅父,投降朝廷后,他立马积极组织讨伐黄巢,而此时他的义子家眷还抵押在黄巢手里当人质,但他却是不屑一顾!

    在此期间,他又多次拒绝了黄巢的劝降,事唐决心非常坚定,之后他还给尚让等人写信,劝他们认清形势降唐,但遭尚让拒绝,陈州被黄巢包围后,僖宗命令各道兵马前往解救。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朱温克服一切困难,历经大小数十战,直到击退黄巢。

    综合来看,朱温未必是个铁杆逆贼,但起码是个功利主义者。

    不到绝境,他绝不会背叛你。

    但是在身陷绝境之时,他会审时度势,决不会做出以死殉节的事情。

    如果僖宗能活到五十岁,朱温多半会画像凌烟阁。

    对于这种精致利己功利主义者,李晔相信,只要给朱温一顿毒打,让他认清实力差距,明白这天下是谁当家,他就会是李唐最忠实的走狗,就像他当初忠诚黄巢和僖宗的时候。

    像朱温这种人,别看他现在气势汹汹,一旦确认形势无力回天,早上想投降那就决不会拖到晚上,朱温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祖大寿,比如洪承畴,比如刘良佐,都是一路货色。

    洪承畴:“喳!奴才遵旨!”

    一想到这样的场景,李晔就忍不住笑。

    想了想,李晔驳回了杜让能和刘崇望的防御建议,咬人的狗,被主子一阵乱棍打疼了,夹着尾巴蜷缩在角落里的时候,你看它还敢呲牙咧嘴吗?调教朱温跟养狗是一个道理。

    皮鞭李晔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把朱温绑起来调教了。

    “念先帝播越草莽之凄,祖宗创业守业之艰,断宜进取为第一要义,进不锐则御不坚,绥靖魏博,乞和淮西,早晚为患,及今不备,万一饮马洛阳,恃威求王,将来何辞于人?”

    “传朕旨意,按预定计划行事。”

    “绥靖怠战者,观望不进者,暗通曲款者,勾结朱温者,灭三族!”

    昏君大袖一挥,语气不容置疑。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