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下武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找个人家打发了。”

    望着左侧的赵一真,李晔深深道:“这件事,交给赵书记做。”

    “遵旨。”

    赵匡凝没说谎,他这个美貌的妹妹的确很有才华,出任书记官以来,工作认真,严谨负责,跟归黯等人合作得非常愉快,出自她手的公文已有三十多份,被同事们称赞为女学士。

    “另外,统计朗州府库,按市价向当地百姓买粮。”

    “传旨,出动长武军,抄掠武陵各地匪窝。”

    “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兵发长沙。”

    “遵命!”

    朗州当然不止武陵一座城池,还有桃源、龙阳、汉寿等好几个县,雷满为祸朗州多年,早先屠了不少城镇,在卢延让的劝说下,最近几年有所收敛,屠城抢劫大多针对治外,所以朗州还是有相当人口,为了控制这些人,雷满在各地设了很多以土团匪为骨干的小据点。

    就实际表现来看,这些小据点的土团匪跟日寇没区别。

    鬼子进村什么样,土团军进村就是什么样。

    “归黯,你看。”

    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山岭,李晔说道:“多好的山河啊,自古以来,祖祖辈辈就活在这方天地,在这里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大好河山,是先辈筚路蓝缕开拓出来的。”

    从这一刻起,战火烧遍湖南。

    皇帝亲率十二万大军,下武陵,杀雷满,击毙匪徒近万,横扫洞庭湖以西,所到之处,伐无道,诛逆暴,腊月初五,东进长沙,益阳刺史周尘出城请降,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益阳守将,长沙衙内兵马使陶炳太弃城而逃,领五千人南奔长沙,帝亲率三万铁骑追杀,双方战于板桥口镇,杀叛军两千人,陈王世子李文博捉生衙内兵马使陶炳太,帝令杖杀。

    初八,李晔率十五人直扑湘阴重镇。

    邵阳刺史邓处讷出兵响应,率一万人赴湘阴面圣。

    战报传到长安,满朝文武欢声雷动,鸣炮庆祝皇帝首战大捷,鄂岳行营终于也有所进展,李晔攻占湘阴的同时,北面副招讨杨晟大破鄂北叛军,蜀军攻陷孝感,成功解救史朝先。

    腊月初四,杨守信陷崇宁,王宗黯克复唐年,杜洪拼死组织反击,第五、第九、第十三、第十六军团相继开赴长江北岸,驻武昌、江夏、沔阳、黄石等地的精锐牙军纷纷出动。

    初九,隆冬大雪,杜洪在武昌重赏部下一百万钱,之后武昌本部九院牙军集体出动,陆续开赴往岳阳、汉阳、黄冈等战略重镇,和官军展开殊死搏斗,其中最惨烈一役,双方合计战死八名兵马使高级将领,在杜洪和仇恩嗣等人的煽动教唆下,各地百姓也视官兵如仇寇。

    一向行事温和的杨守亮,所属北路军突然大举出动,对叛军盘踞的几处据点发起猛攻,并且在行营治下首次执行高压政策,在官军驻地附近活动的闲杂人,不用警告即可射杀。

    雷霆手段自然带来丰厚战果,仅仅数日被抓捕逮捕的细作就达两千人之多,其中自然免不了误伤,长安朝廷因此有人在朝会上弹劾杨守亮,称其草菅人命,杜让能面上没说话,然而没过两天此人就被御史联名告发五年前在外地任刺史时营私舞弊,最终事发锒铛入狱。

    鄂岳局势严峻,江西的钟传也大举出动了,近半主力离开洪州。

    兵不血刃收复武陵与益阳两座重镇后,李晔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直扑湘阴,目的是歼灭驻湘阴的湖南叛军,情报显示湘阴大概有两万多叛军,十五万官军拿下湘阴应该不是问题。

    一路招降纳叛,加上邓处讷来投,李晔拥兵已经超过十五万人,收复湘阴之后,湖南就是囊中之物了,南下二百里可取长沙,北上可以威胁驻扎在汨罗江一带的四万湘鄂叛军。

    李晔在谋取湘阴的时候,周岳在谋士马授的建议下,正摩拳擦掌,准备开展一场打破僵局的大战,定初三年腊月初七之夜,周岳长子周成仁与大将俞剑天率两万精锐赶赴湘阴。

    湘阴本由刺史袁朝宗和都头徐世龙共同镇守,周成仁和俞剑天率军赶到后,以周岳的名义接管了湘阴,徐世龙和袁朝宗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以大局为重,把指挥权交了出去。

    湘阴是湖南重镇,安史之乱以来,为了把守控制洞庭湖的漕运航线,唐廷屡次下令扩建,不过到了德宗时代,因为财政紧张,很多扩建计划都中止了,但即使如此,在周岳和袁朝宗的经营下,现在的湘阴仍称得上是一座坚城,墙高四丈,四面城墙每周大概六里长。

    周成仁接管湘阴后,算上民夫屯田辅兵,叛军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人,周成仁在城内留了四万兵马,另外两万人则让徐世龙率领,驻扎在离城仅六里之遥的恨山上,以便内外相应。

    面对即将到来的官军,周成仁和袁朝宗并没有多少担忧,湘阴城高池深,城内粮草充足,兵械火油满编,官军别想轻易攻下,周成仁虽然自信,但并不自大,依然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带着袁朝宗、俞剑天、陈其运等大小文武,巡视湘阴各项防务工作,从粮草军械到各面城门的兵力部署再到将领的搭配,事无巨细,一一亲自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他的带动下,叛军士气高昂。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周成仁终于迎来了绝世强敌。

    腊月初十拂晓,湘阴遭到了官军前导部队的猛烈攻击!

    先锋人马由邵州刺史邓处讷的一万邵阳军、投效朝廷的益阳刺史周尘部下的一万四益阳军、赵匡明的七千蔡州军、裴进率领的左神策军天武、横山、天玄、耀德、武成四都组成。

    一共接近五万将士,为击破湘阴作投名状。

    五万人同时从湘阴东南西北四面发起进攻,蔡军和左神策军天武横山二都合作攻打东城,邵阳军和益阳军联合攻打西城,裴进率天玄耀德武成三都攻打北城,独留南城门不攻。

    优厚的待遇,风雨不休的早晚训练,严苛的纪律条例,历经凤翔西川两次大胜,长期和藩镇军队合作打仗,如今的神策军早已不是三年前的神策军,如今他们也敢攻坚了,八百人为一梯次,十梯次为一轮,在武学军官的带领下,循环往复延绵不绝发动不停歇攻势。

    最先爬上城头的,多为赵匡明部的蔡州兵。

    这些士兵身手矫健,多为百战老兵,每个人还得到了李晔发放的甲胄,战斗力极为强悍,为了给儿女们挣个前程,赵德諲给赵匡凝调拨了一千蔡州牙兵,这些人是跟随赵德諲多年的嫡衙军,全脱产的中小地主,从军十多年的职业武夫,给赵匡明调拨的七千人亦是精锐。

    虽然不是衙军,但其中半数以上都是跟随赵德諲南征北战的老兵。

    猛烈的进攻下,叛军每面城墙都有数小段区域失守,但城内的长沙衙军也非善类,发狂的湘人丝毫不亚于蔡人,虽然失守了数段垛口,但依然控制住了局面,双方陷入了僵持战。

    周成仁坐镇刺史府,淡定指挥,一面继续往三面城墙派兵,一面盘算时间,耐心等待徐世龙来援,徐世龙就在城北六里外的恨山,根本不需要派人通报,他自己就能知道战况。

    按照战前约定,当官军攻城时,徐世龙立即率兵驰援,到城下冲击官军阵脚,与此同时周成仁也会派出城内骑兵助阵,再依托城头的箭矢火油,足以瓦解官军的攻势。

    看到数十道烽火和潮水般的秦兵后,恨山上的徐世龙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点齐一万湘军亲自带出,剩下的一万人则留守恨山,恨山已被徐世龙打造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山寨,和湘阴互为犄角,所以只要徐世龙搅乱了官军的进攻,他不用再入城,只需退回景忠山即可。

    因此山上需要留人防守,离开恨山后,徐世龙将人马分成了三部,一部由他亲率,去救遭受官军主攻的西城,另外两部由捉生兵马使王安和刀斧兵马使邹昌带领,分救东北两面。

    大军下山之后,立即按照既定路线立即开往东西北三门,出发之前,徐世龙在山上观察过正在进攻的官军,除了喊杀声震天响的湘阴城,其余四面并无异常,不用担心有埋伏。

    六里路很短,预计一刻钟就能赶到,当他们沿着宽敞的土道快速行进,前锋离湘阴西城墙仅二里远的时候,四周忽然喊杀大作,无数黑衣黑甲的禁军士卒从草丛树林里窜了出来!

    除了这些,更远的地方还有大批马兵杀来,黄旗招展,烟尘冲天,蹄声如雷,这些伏兵是从哪冒出来的,又是何时设伏的,徐世龙没有时间再想,他唯一确定的是,自己中伏了。

    这些马兵由韩王世子李克良和韶王世子李知道率领,御马监虎豹骑衙官李武和大正军衙官夏衍文任左右副将,他们前天晚上就已抵达,冒着大雪潜伏在恨山脚下和周边树林。

    湘阴是坚城重镇,并且还有大将徐世龙和湖南节度判官袁朝宗坚守,强攻代价势必惨重,甚至不见得能攻下,李晔这次南征已是倾尽所有,每多死一个士兵他都会肉痛,正当李晔焦头烂额举棋不定之际,书记官赵一真给他献了一计,这个女学士显示了她的雄才大略。

    徐世龙的兵,素质其实还不错,这有赖于徐世龙练兵有方,遭遇伏击后,他们并没有像普通兵马一样一触即溃或者投降,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有组织的抵抗,李克良在山脚布置的伏兵不多,仅有四千人左右,因此在一开始,徐世龙还企图指挥部队对官军实施反包围,但是他很快就看出不对了,因为在两三里外的雪地密林中,大批马兵在源源不断冲过来。

    而且他们并非线性直达,而是呈弧形左右包抄,与此同时还有近四千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徐世龙的中军飞驰而来,这是由一千唐儿良家子和三千胡人编练出来的陷阵营重骑兵。

    灰蒙蒙的天色下,伴随着胡儿的猖狂大叫,密密麻麻的马兵滚滚而来,掀起漫天尘土,每个叛军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惊鄂与恐惧,步骑野战,非故汉北疆军,谁人能胜之?

    为了保全实力,徐世龙只能下令突围,但四面皆敌,岂能轻易突出,官军骑兵已经开始冲击,平原上就算是两千匹受惊的野马也能摧枯拉朽,何况现在是训练有素人甲马具的重骑。

    无奈之下,徐世龙只能列拒马阵。

    大限将至,他却毫无惧意,意欲坦然受死!

    湘阴城内,得知徐世龙部遇伏,周成仁大吃一惊,此刻湘阴四面被围,他根本不敢去救,而且就算开门派兵去救,多半也是有去无回,因为目前他还不知道官军到底有多少人。

    深思熟虑后,周成仁决定不救。

    他现在关注的重点不是徐世龙能否突围,而是湘阴还能不能守住。

    恨山上剩余的一万徐世龙部,得知兵马使遭遇伏击之后,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官军人多势众,去救也是个死,所以不如死守山头,静观后变,另一派则认为,徐兵马使有难,大家不能坐视不理,不管能否救出徐都头,我们身为他的下属,此时都决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将领激烈争吵了小半个时辰,谁都没能说服谁,结果自然就是,他们谁也不需要再说服谁了,因为这半个时辰过去后,徐世龙带出去的一万人已经被官军彻底击溃了。

    带出去的一万人马,两千多战死,五千余投降,还有不少人溃逃失踪,刀斧兵马使邹昌战死,都知兵马使徐世龙被俘,捉生兵马使王安侥幸突围,不过身边也就只剩下几十人了。

    官军仅伤亡了一千余人,李克良取得了一次大胜。

    他意气风发的对李知道说道:“四哥,你看天黑之前,我们能否攻下湘阴?”

    李知道呵呵一笑,说道:“周成仁非善,袁朝宗也是个老狐狸,恐怕不好对付。”

    李知道虽然才二十五岁,说话却老气横秋。

    李克良冷哼一声,不屑道:“袁朝宗?哼,打进湘阴,先杀他告慰将士!”

    周成仁收到徐世龙部被击溃的消息后,长长叹息了一口气,判官袁朝宗久久不发一语,神色阴晴不定,他知道,官军决计不止这几万人,皇帝肯定还会持续增兵,湘阴似乎已经陷入了绝境。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