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御驾亲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对了,回信的时候千万别寄错军营,我在右神策军,长武都第十七队,参军蔡志林收。”

    “定初三年冬月十一,见信如晤,我原在的泾原军和其他十镇藩兵被改编成御林军了,我被分在御林军镇北大营横山都第六队,又要打仗了,不过这回是为皇帝打仗。”

    “听说南方很凶险,所以我把钱寄回来,如果收到,请父亲回封信给我,信交给里正就好,寄的时候别弄错了地方,我在御林军镇北大营捉生都第三队,参军徐少归收。”

    一封封家信写好,集中运送到兵部。

    兵部收到后,按照户籍归属,转送各州府。

    ……

    冬月十三凌晨,日月交替。

    “希律律!”

    谷澪  一阵嘹亮嘶鸣打破寂静,一匹乌黑健马奔出,李晔鬼胄覆面,身披明光十三甲,再不见丝毫淡然,唯无尽森冷,率五千虎豹铁骑当先,拔剑暴喝道:“传朕军令,击鼓出师!”

    森严目光所过之处,武士无不振刀肃立。

    “咚咚咚……”

    旗令打出,数以百计的壮汉开始拼命敲鼓。

    鼓声冲霄,顷刻之间,整个蓝田县尽被鼓声笼罩。

    鼓声轰鸣之剧烈,竟是前所未闻。

    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雄浑号角响彻长空,十万禁军誓师出关。

    灰蒙蒙的天色下,由武宦和枢密特务组成的近卫扈从军率先追随皇帝而去,顾弘文亦披坚执锐,其后御马监开始出动,武士高歌,战马嘶鸣,马鞭一挥,冲天烟尘顺势起。

    铁骑拔足,滚滚而出!

    其后,左右神策军跟上,再后,御林军与紫薇军出动。

    官牌林立,龙旗招展。

    步声如雷,金戈相击,鬼神丧胆,日月失色!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龙旗漫卷北风,今日长槊在手,何时鼎定吴楚?

    世界灰暗,载曜无始。

    李晔恍如不见,视若无睹,脸色如铁,驾六龙,乘风而行,河水尽,不东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仙人玉女,下来翱游,这头盘踞在大明宫深处的恶龙终于成了气候。

    “吾皇万岁!”

    不知是谁,对天一声暴喝。

    “万岁!万岁!万岁!”

    十万人用尽力气,异口同声先后嘶吼。

    这一声震撼乾坤,整个大地亦为之轰然一动,十万大军好像一条完整有如一体的孽龙,以无边残暴又凶神恶煞的架势冲将出去,长空之下,韩王世子李克良亲自执掌天子圣旗。

    丈高的龙旗,就这么迎风飞扬。

    黄旗!

    黑龙!

    随风飒飒,一路远去。

    “定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浙吴楚鄂淮大乱,上执剑,胄覆面,披明光十三甲,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诸道行营都统,将兵十万,誓师蓝田,行在襄阳,吊民伐罪,逆始丧胆。”

    十万步骑,昼行夜伏。

    过商洛,到上津,驻十堰,访武当山。

    之后,向谷城,直奔襄阳。

    二十五日,进抵樊城,上祀关云长,追封武安郡公。

    “臣赵德諲,率荆襄文武请幸襄阳。”

    樊城新平小镇,香山寺驿站。

    李晔远远就看到,前方有一群文官武将和士兵在等候。

    右边以中书令、淮安郡王、荆襄节度使赵德諲为首,长子赵匡凝、次子赵匡明、长女赵立秋、小女赵一真与判官姜智兴、掌书记段寒烟、推官房君慎、转驿巡官洪远嵩、襄阳尹萧树、狎牙刘文秀、都知兵马使上官信、防将乔江春、衙内兵马使桑野等荆襄文武分立左右,荆襄高层全部到齐。

    官道左边以刘崇望为首,在他身后是三百多名从中央各部司选调的精英官僚,有翰林学士归黯、弘文馆学士崔远、集贤院侍读高及深、比部主事韦庄、兵曹令史薛鉴弘等人。

    这些人在襄阳组成行在朝廷,负责为李晔出谋划策,裨补缺漏,核算军功,判断敌情,对接长安,沟通四面行营,整理当前山川江湖军事资料,接收各地节度使的机要文件。

    李晔到哪打仗,他们就跟到哪。

    看到这个场景,李晔的心情很复杂,虽说赵德諲的恭顺更多是为了自保,但他表现出来的姿态却让当初备受欺凌的李晔很感动,或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算是一位像样的君王。

    五镇相继造反,赵德諲却果断与毗邻荆襄的鄂岳划清了界限,不管是因为赵匡凝的劝说,还是因为形势所迫,这个被朝野攻击为蔡州余孽的赵德諲能有这副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李晔在往前走的时候,迎驾众臣也在快速前进。

    及近,赵德諲开始行君臣大礼,神色庄严,三步一叩首,一叩又三拜,三叩九拜后,赵德諲伏惟在地,沙哑呼道:“臣赵德諲率荆襄文武百官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刘崇望也率行台文武迎驾。

    “朕看见了,众卿都平身。”

    李晔策马上前,在扈从的陪伴下来到赵德諲面前。

    取下面胄,李晔扶起了他的双手。

    这双手满是老茧,就像是一双粗糙的鹰爪。

    至于全貌,也有些出乎预料。

    五官端正,脸上皱纹遍布,有很多道寸许刀口。

    神色祥和,少了很多身为一代蔡将的凌厉之气,多了几分身为使相的温和,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位治学已久的老者,若不知底细,谁也会把他跟人间炼狱般的蔡州联系在一起。

    也许正是这样,他的儿子们才会攻书好文罢。

    与此同时,赵德諲和荆襄文武也在打量眼前的少年皇帝。

    说长相,皇族很少有丑的。

    李晔长得很美,符合魏晋男风审美。

    说气质,皇帝当然不差。

    坐如山岳巍然,站似通天长虹。

    言出涌风流云,动则神灵随行。

    目有精光,深邃的眼神好像平静的湖面,十指不规则拨动,不知道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一身明光十三甲平添威猛,腰间黄金神剑尽显天子威仪,左右扈从的武士宦官也是如狼似虎。

    如此看来,关于皇帝的传言果然不假。

    一头盘踞在大明宫深处的恶龙,一位凌云壮志且必将君临天下的中兴雄主。

    天授旨意,无上权柄!

    仰视罢,仰视我们的君主。

    臣服罢,臣服我们的至尊。

    尽管入城的时候极为低调,但是影响还是巨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从没有来过襄阳,历经兵火的襄阳以盛大的形式来欢迎皇帝的到来,看到皇帝的车驾,许多百姓潸然泪下。

    四百年刘汉,酝酿了一批又一批精汉。三百载李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死忠。这不禁让李晔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已然割据却为了称王而费尽心思把自己打造成李晔亲儿子的人。

    尽管李晔再三叮嘱不要扰民,不要发动百姓上街欢迎,但到襄阳西城门的时候,他还是被大大震撼了一把,城内城外,城上城下,沿街近十里,站满了自发前来迎驾的襄阳市民。

    长安百姓对他尊崇,李晔能理解成理所当然,毕竟那是首都,但襄阳百姓对他的欢迎让他产生了一种被承认的感觉,同时也有内疚,为懿宗和僖宗感到愧疚,他俩真对不起天下人。

    走过十里长街,李晔来到内城。

    能看出,赵德諲尽心了。

    首先,他把偏向朱温的官员调离了襄阳。

    其次,他把自己住的郡王府收拾了出来,作为李晔的行宫。

    由此可见,赵德諲的考虑很周全。

    “郡王府狭小简陋,望陛下恕臣接待不恭。”

    赵德諲亲自把李晔一行领进王府,一边走一边介绍王府情况。

    “费心了,朕住王府,爱卿的家眷又居何处?”

    “臣的家眷不多,安置在别院,陛下放心住就好了。”

    安顿好皇帝一行,赵德諲辞别,李晔则吩咐了刘崇望一些事,主要是关于让禁军和扈从宦官接管郡王府防卫一事,其他倒也没什么了,带来的十万步骑正在樊城到襄阳之间的好地段有序扎营,行在朝廷的官员分布在郡王府内外,少数二十来人在郡王府居住办公,其他的都在外面租房子住。

    当然,离郡王府并不远,如果中官传召,半炷香人就能到,一切收拾好,洗了一把脸,李晔下令召集文武开会,把握目前各地行营的进展,熟悉叛军当前形势,然后商讨确定进兵方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