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长安的威胁更大,如果朝廷怪罪下来,不等朱全忠派兵来救,他的脑袋就得搬家,赵德諲背后有朱全忠,皇帝背后也有李克用。

    后台,谁没有?

    况且四镇伐晋也没有战果,赫连铎反倒叫李鸦儿捉了生。

    如今朱全忠正是伤心的时候,讨伐李鸦儿无果,夫人张氏也死了,哪还有太多心思他顾,况且根据他的发家史来看,为了一个杜洪而开罪朝廷,这种赔本买卖他是不会做的。

    出于情义,暗中派点援军可以,明面上决不会下场。

    不过这对于杜洪来说并无所谓,钟传、周岳、董昌表态就足够了,杜洪相信,只要自己守个一年半载,等貌似强大的朝廷暴露出虚弱的真面目,天下肯定会有很多藩镇出面响应。

    等皇帝黔驴技穷了,还不是任自己拿捏?

    哼哼,到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一个武昌军节度使能摆平的事了,昏君要想息事宁人,起码得下三道旨,先是下旨好言好语认错,承认自己为武昌军节度使,然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衔,接着下旨册封郡王的爵位,最后加自己中书令,就像当初穆宗对待王廷凑那样。

    要是运作的好,即使是二帝四王的局面,也不是不能重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于西面两路来攻的官军,杜洪并不担心,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唯一让他感到为难的是董昌,董昌的态度很坚决,要想让我帮你,要么把你儿子送来杭州为质子,要么让杨守亮和齐晋他们干你,对于这种油盐不进的家伙,杜洪苦思无果,只好暂且拖着糊弄着。

    沉思少许,杜洪笑眯眯出来外堂。

    卢勤软硬不吃,逼问道:“大帅如何打算?”

    杜洪悲声道:“血浓于水,骨肉难割,自说送犬子质子杭州,贱内每日就以泪洗面,哭哭啼啼的叫人好生烦恼,杜某每天也寝食难安,官人儿郎们也都是看着犬子长大的,还请卢别驾原谅本帅再三,不能给别驾明确期限,但千万放心,董相公的要求,杜某不敢不从,这样罢,别驾先回杭州通情达意,请董相公再宽限几日,一月之内,某一定打发犬子上路。”

    卢勤再三强调上命难违,杜洪却不肯松口,甚至流下泪水,抱着脑袋嚎声大哭,卢勤实在没见过感情这么丰富的封疆大吏,只好留下几句软硬兼施的话,动身赶回杭州复命了。

    你道董昌为什么非要杜洪质子杭州?因为他准备称王了,他要拉杜洪上贼船,自称节度使和自立为王相比,哪个后果更严重,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他董昌比杜洪还渴望盟友。

    杜洪被蒙在鼓里,还自以为董昌是个厚道人。

    送走卢勤,杜洪又多了几分自信,知道大祸降临的左梨却忍不住了,怒闯官邸,在武士的注视下,伏地规劝杜洪赶紧上表谢罪,与其质子杭州,不如质于长安,董昌狼子野心,连称帝的野心都有,你跟他混在一块,不是自寻死路吗?好好跟天子谈一谈,事情或可挽救。

    杜洪不屑道:“左狎牙想得简单,不给昏君一点颜色看看,他才不会好好说话,道义只在弓弩射程之内,颜面只在剑锋之上,朝廷说你想造反,你最好真有造反的实力,如果我们有河东的实力,昏君敢征我入朝吗?说白了,那昏君也只是个欺软怕硬的孬种,何惧也?”

    “教昏君吃到苦头,保管他以后皈依伏法。”

    话音落地,众人放声大笑,之后左梨又在府门前拦住杜洪的马车哭劝,结果被恼怒的杜洪派兵丢到了一边,并且下令以后不准放左梨入府,奈何左梨多才多艺,你不让我见你,那我就让你见画,于是画了一幅全家老小被装在囚车里押往长安的工笔画,托人进献给杜洪。

    此画极为写实,画中男女栩栩如生,外貌神情也是惟妙惟肖,恐惧和悲痛弥漫在画中,杜洪忍无可忍,终于大发雷霆,将左梨下狱关押,此后杜洪耳边听到的全都是顺心话了。

    什么庙堂之上,朽木为官,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什么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心之辈汹汹当朝,社稷已成丘墟,官军尚未进入鄂岳地界,就已经被鄂岳文武团灭了十几回。

    长安,大明宫延英殿。

    看完秭归发回来的密奏,杜让能叹气道:“唉,难免一战了。”

    李晔冷声道:“对于鄂岳,朕早已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杜洪的软硬两手,朕也早就给出了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大唐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他要战,那就战,不惜一切代价,讨伐到底!”

    一席话斩钉截铁,气势如虹,陪坐大臣都是一震。

    起居官如是记录道:“邸报于朝,上召对延英殿,诸恐有战,上深恶洪,曰‘鄂岳,朕已明矣,不战也不惮,必不得不击。徇其坚手,朕亦早受报案。谈,门开阖击,奉果从,唐历二百余年风雨,何阵不见?战则战,不必当费。’上貌凛然,众皆拜服,始令宰辅谋划对楚兵戎。”

    始令真是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了,好像是因为杜洪不识抬举,李晔恼怒之下才要用兵的,从杜洪的立场来看,这个始字应该换成费尽心思,始也罢,费劲心思也好,总之这一仗是在所难免了,李晔已经定下了全力筹备江南战事的战略,决意一举荡平南方诸镇不臣。

    六月初九,有制。

    研究决定,杜洪不再担任武昌军留后。

    周岳去职衡州刺史和武安军节度使,董昌不再担任杭州刺史、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浙东诸道采访图籍使,并除陇西郡王爵位,废为庶人。

    这下好了,双方彻底翻脸了。

    和一般皇帝不同的是,李晔注重风险预估,把所有的风险,可能不可能的,都列出来,制定出预案,什么甲乙丙案在兵部各占了一个柜子,预案和相关卷宗一应俱全,到时候稍作调整就能用上,像当年李适用兵平定河北结果却演变成全国动乱的祸事,李晔不允许发生。

    打鄂岳,最好的情况是江西、湖南、荆襄、福建、浙江、宣歙、淮南都保持中立,官军关门打狗,但是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有东西那么大两个缺口,杜洪在心理上就有了依靠。

    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南方其他各镇也很容易受影响,最坏的情况是鄂岳、江西、湖南、浙东、福建全反,若果真如此,长江以南和洞庭以东都会陷入大乱,甚至中原和岭南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一刻李晔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已极大程度改变了历史的本来走向。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鄂岳、湖南、浙东反,江西的钟传不反,夹在鄂岳和浙东中间,骑在墙上观望,如果官军进展不利,钟传很有可能两边接应或者落井下石,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容易打成持久战,消耗就太大了,稍好一点的,周岳慑于压力,向朝廷输诚,朝廷集结三十万兵马围杜洪打董昌,打一个看一个,这样估计一年把二年就能结束战争,但这样的话,至少有百万人口在这段时间遭受兵乱,原江西道辖区的州县至少两年不能恢复正常生产。

    做完各种预案,李晔又接连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强对陇右、凤翔、泾原、静难、朔方、华州、奉天、武定、感义、彰义、匡国等京畿道治下府县的控制,南直隶和蜀中两省要加快对在册府兵的征集,利用各种方式影响鄂岳的判断决策也是朝廷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六月中旬,各地夏解陆续入库,或者存入大唐工商银行,新粮上市,面价下跌,为了保护农户的利益,李晔特地诏令工商银行以保护价在各地收购了大量新麦子,稳定物价的同时也充实了府库,兵有了,粮有了,钱有了,夏日炎炎,趁着梅雨季没来,也可以打仗了。

    六月底,苍茫安静的田野上,几匹快马疾驰而过,在田野间劳作的百姓都直身观看,最近这一段,官道上来往的差吏特别多,连大官都见到了好几个,随从的人足有半里路。

    众人都说又要打仗了,但打的是哪儿却不清楚,官道上的公差已经远去了,一个小子把脖子缩回来,问旁边的一个邻人道:“三哥,你昨日下集卖绢,可知县上还招民夫输差不?”

    旁边汉子道:“你问这作甚?今年跟往年不一样,县上不摊派徭役,全凭自愿,而且招的也是闲散劳力,听说是东边要打仗,招去运军粮,咱家今年有存粮,犯不着去冒风险。”

    小子眉飞色舞道:“运军粮不怕,出去还可以涨见识,而且你也快娶媳妇了,秋收后把新米卖了,我再出去输差赚点钱,明年咱就可以把房子修大些,不能委屈了嫂子了是不?”

    哥哥没说话,闷了半天道:“出去输差也是我去,你要是乱跑,告诉爹和大哥,打断你的腿,想赚钱,京城又不远,只管进城找事卖力,去打仗的地方作甚?小心去了回不来,好生在家呆着,明年要还是好年头,朝廷还收粮食,我跟大哥给你也起个房子,再说门婚事。”

    “不是还没打起来吗?”

    说话的时候,又是十数队快马跑过。

    这些大都是各镇进奏院的官吏,奉命邸报本镇。

    昨天,朝廷正式发布讨杜洪制,制书历数杜洪大罪如下。

    一,藐视朝廷,目无君父,拒不奉诏入朝。

    二,暗中操纵漕运,私贩盐铁等朝廷管制货物。

    三,私通董昌、钟传、周岳,妄图勾结教唆中原藩镇造反。

    四,亲奸佞,杀忠义,悖逆朝廷,残暴楚地百姓。

    五,杜洪他爹娘,他姐姐妹妹,他夫人小妾,他爷爷奶奶都不是好鸟,他们全家都不是好鸟,作为一介娼妓,从事崔绍多年,却还是不受教化,一家反动,该从大唐户籍上抹除。

    ……

    在制书中,归黯从杜洪的血统写到杜洪的行动,从朝廷仁义写到皇帝仁德,翰林学士归黯强调,朝廷本来是想给杜洪机会的,但杜洪自己却不珍惜,一次次辜负朝廷,辜负天子,辜负鄂岳七州百姓对他的期望,自绝大唐,自绝皇帝,自绝于天下人,杜洪这是自取灭亡。

    大魔头杜洪的罪行天人共愤,朝廷将出兵五十万予以制裁。

    制书号召全国官员、士兵、百姓,认清杜洪无君无父、弃国弃家、一心制造分裂的真面目,认清杜洪自私自利、残暴不仁、顽固反动的罪恶嘴脸,号召天下人团结在文成武德的大唐皇帝身边,为消灭杜洪反动势力,解救鄂岳七州百姓而勠力同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号召前线将士同心同德,勇往直前,挽鄂岳于危难,解家家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上报国恩,下告父老,希望鄂岳的忠贞仁义之士认清杜洪的真面目,调转刀口为官军效力,朝廷保证对你们一视同仁,有功则赏,评职称,加工资,绝不食言歧视,有杨崇本、符道昭、杨晟、魏弘夫、王宗黯、鹿弁、史朝先、王兆宪、谢从本等凤翔两川旧将为证,还没有认识到杜洪真面目的人,还对杜洪心存幻想的人,希望你们相信朝廷,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早日回到正确立场上来。

    制书最后宣称,胜利一定属于朝廷和天子,任何胆敢分裂大唐的乱臣贼子,都将成为倒在历史车轮下的碰瓷老人,朝廷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粉碎一切意图分裂大唐的阴谋诡计。

    随着讨贼制书下达,各项任命相继并发。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