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争夺话语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算把他们抓起来,因为罪名不大也挺多惩戒一二,还是要将他们给放了。

    可这么做必然引起读书人的议论,严重的还可能发生众多读书人请愿之事!

    到时候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搁?

    要知道古代的话语权其实是掌握在读书人手中的,他们握着笔杆子,用一些春秋笔法,文过饰非来简直是轻车熟路!

    多少帝王因为不合他们的意愿,,所以就被他们扣上暴君、昏君,残暴不仁的名声想摘都摘不掉!

    另外不是把读书人杀了就行的,因为他们代表了士族阶级,自己总不可能把一整个阶级的人全都给铲除吧!

    就算有这个心,现在也不是时候啊!

    关键是铲除了一个阶级,还会有新的人成为这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变成绵羊,变成自己可以随便捏扁搓圆,却无法反抗的羊羔!

    现在为了惩处他们一下,就为自己惹下这么大的麻烦,实在不值得!

    “去开国公府把常森请来!”朱允熥吩咐道。

    “是,微臣遵命!”

    蒋瓛退了下去,等走到殿外的时候,悄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这才发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湿了……

    “陛下,喝杯茶润润嗓子吧……”王忠端了一杯茶放在书案上。

    朱允熥端起来慢悠悠的喝了起来,一边喝着一边还在思索如何应对。

    现在是明初,朝廷对于武将们颇为看重,所以说文官重要,可武将们还是隐隐压了他们一头。

    可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借着那个大明留学生,精锐一朝尽丧,在京师保卫战当中,文官彻底掌握了军权。

    从此以后,武将们就成了文官们的附庸,一切都要看文官们的脸色行事,以文臣驾驭武将的格局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文官和读书人本就是一体,所以读书人的心声就代表了文官们的意思,不说全部,起码也是一部分!

    也正是为此,所以才有了明朝后期,一个自己还是考生的读书人,竟然可以决定谁能考中进士,谁能考取状元!

    还甚至到一个地步,能够左右内阁首辅的决定,能够让首辅言听计从这类的荒唐事!

    所以要和读书人争,就必须先争夺话语权!

    只有把话语权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样才不会让他们迷惑天下!

    “微臣常森,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舅舅快快请起,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行这么大的礼!来舅舅,咱们偏殿叙话。”说着就拉着常森进了偏殿,

    “王忠,把福建送来的贡茶泡上,请三舅尝尝味道如何。”

    来到偏殿,二人刚一坐下王忠就端来了热茶,朱允熥便招呼常森品尝享用。

    “舅舅,这个年过得可好?”

    “好好好,都好都好,承蒙陛下挂念,一切都安好。”

    朱允熥笑道:“舅舅过年怎么也不到宫里来一趟,咱们在一块儿吃个饭说说话也行啊……

    对了,听说舅舅扭了腰,不知道现在好些了没有?我让人送去的人参鹿茸舅舅用了吗,效果可还好?”

    一想到这里常森心里就暖洋洋的,自己的外甥如此记挂自己,实在让人倍感温暖啊,

    “回禀陛下,陛下的赏赐我都用了,效果好的很,现在都好利索了,走路做事已经没有任何妨碍,多谢陛下。”

    “舅舅不必客气,这是该当的,只是我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要不就去看望舅舅了……御医怎么说?腰伤需要好好养护,可别留下什么病根儿……”

    在得知常森的腰扭伤之后,朱允熥便派遣御医前去诊治,因此才有这一问。

    常森回答自己的伤完全好了,怕自己的外甥不放心,还要站起来扭动扭动,以示康复,吓得朱允熥赶紧把他拦了下来。

    好家伙,扭得这么大幅度,就是好腰子也得扭坏了!

    朱允熥见他的伤已经完全好了,,也放下心来,道:“今日请舅舅进宫,一来是咱们说说话,有段时间没见舅舅了,心里也十分想念……”

    “这二来嘛,有一件事想麻烦舅舅,就是不知道……”

    闻言,常森立刻拍着自己的胸脯道:“只要陛下有吩咐,微臣一定遵从!绝无二话!”

    “有舅舅这话,那我就放心了……”

    于是朱允熥道:“舅舅,我想开办一种小报,就是北宋时期民间商人所办的小报,也称为新闻、小本、报条,舅舅应该知道吧?我想请舅舅主理此事……”

    “哦,我知道……”

    常森一听就明白了,因为“报纸”。这种东西并不稀奇。

    朝廷是有邸报,可是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

    有些是针对朝廷政令举措的,有些只要给官员们知道就行了,民间百姓对这些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衙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

    所以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印发,所以这也产生出来一个行业,就是抄报。

    宋代的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非法出版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在首都汴梁和临安发行,刊期不定。

    小报是当时人们对这类报纸的泛称。有时也称之为“新闻”,使“新闻”这一名词开始和报纸联系了起来。

    小报的发行者通常是各地驻在首都的进奏官、使臣、朝廷衙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主人,以此来赚取外快。

    南宋时,小报上还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

    因而被封建统治者加上“撰造浮言”、“乱有传播”等罪名,受到严厉查禁。

    宋朝以后,各代也出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时人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等,同样受到查禁。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京报》,是由通政使司或内阁在北平出版的半官方性质的期刊。

    要争夺话语权,还有什么比办报纸更直接有效的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