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品味还没跟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子,小的一路跟着那人,既不敢跟离得太近,也不敢跟得太远,生怕让他给跑了,他故意走了一些岔路,要不是小的小心,还真被他给甩丢了……”

    高原眉头一皱,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起一个钱袋,随手扔给他,“少废话!赶紧说,查到他的底细了吗!”

    “是是是,小的查到了,他往京城去了,只不过一到京城人就消失了……”

    听到这话高原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小人没有查到他的根底,不过他似乎与曹国公有些关系,他夜里从侧门进国曹国公府,是管家送他出来的,只是出来之后就不见人了……”

    “曹国公……”

    高原在屋子里面来回踱步。

    曹国公李景隆,这位大明的国公,他当然知道。

    如果对方走的是曹国公的门路,确实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和自己交易。

    只是李景隆会这么做吗?

    王义可是在和倭奴国进行贸易,他会不知道?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有这个可能!

    因为从自己的线报里面显示,王义只不过是个外围的棋子罢了,一切的货物都有人为他提供,他就是个“货郎”,负责运货而已。

    再加上王义的身份是海贼,根本见不得光。

    这件事如果被追究,曹国公大可以说是家里做的生意,至于货物卖给谁了,那就不是自己所能管的了。

    再说了,但凡勋贵之家,哪一家没有私底下的营生?

    其中有些也是触犯大明律法的,曹国公这里,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赌了!”

    高公子一巴掌拍到桌子上,眼睛之中露出凶光。

    想到自己在家里岌岌可危的地位,这件事就容不得他退缩,再不拿出点儿手段,自己在家里将会彻底失去竞争的资格……

    做任何事都有风险,可更何况这件事的风险并不算大。

    所以高原第二天就来到了王义所居住的客栈,面对王义的牢骚,自然多方赔礼,

    极为恳切的说道:“大哥责怪的是,确实是小弟来晚了,唉,本来小弟已经准备好了行程,想要早早的恭候大哥,只是家中父亲生了一场重病,病情非常凶险,

    小弟不得已只好在父亲身旁照看,这才耽误了,大哥勿怪……

    等这笔生意做完之后,小弟一定摆下宴席给大哥赔罪……”

    他这么一说,王义真不好在说什么了。

    百善孝为先,父亲病重这个理由实在太强了!

    即便是强盗也无法反驳!

    人家为了找借口,把自己的老爹都拉出来了,你还能说什么?

    “既然令尊有疾,那确实情有可原,方才这一番牢骚,兄弟可别放在心上……”

    “哪里哪里,确实是小弟的不是……”

    王义口气缓和下来说道:“兄弟你也知道,这些货物那么多,如果不快快脱手,一旦被人盯上兄弟我就麻烦了……”

    之后就开始进行交易流程,勘验货物,收下钱财,这些事自然有下面的人操心去做,不必二人亲力亲为。

    王义和高原二人到面前摆设了一桌酒席,二人一边等待,一边喝几杯酒。

    只是心思都在这场生意上,谁也没有心情享用美味。

    所以便有一搭无一搭的边吃边聊,实在没话了,便各自沉默,不再言语。

    “大哥……”

    一位手下来到王义身边,看了一眼高原,对王义耳语道:“大哥,他们给的大钱里面,有不少地下货……”

    地下货,是王义这班海上贼寇常用的说法,指的是私人铸币的铜钱。

    “这些大钱有多少?”

    “差不多有两万贯……”

    大钱,也是铜钱的一种,但是较普遍铜钱大,价值也比普通铜钱高。

    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

    朱元璋正式继统后,于洪武八年定洪武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钱。

    洪武通宝除南京宝源局外,各省都设宝泉局来铸造。小平钱在背面穿孔右边有“一钱”两字,这是纪重。

    折二为二钱、折三为三钱、折五为五钱,当十为一两,这当十钱的背面,除有“一两”二个字外,穿上面还有一个“十”字,读起来就是十一两。这是脱胎于元代的至正钱。

    这种铜钱比普通的一文铜钱大,不但个头大,面额也大,是为大钱。

    也就是说,这些大钱是有人私下铸造的!

    王义的脸立即黑了起来,“高兄弟,我拿你当兄弟,可你却不拿我当兄弟呀……”

    高原忙问是怎么回事,王义就把假大钱的事说了。

    高原并没有惊慌,还是说道:“大哥请放心,那些大钱虽然是地下货,但用料足够,品相也好,根本就不影响使用,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而且这种大钱也不少见,大哥要是不乐意,下次我再带来补上如何?”

    王义也只是表达了一下不满,并没有深究。

    私铸货币的是在大明虽然被官府打击,但是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宝钞不得人心,而且折价太多,

    再加上官府对于铜钱的使用也有限制,底下的人见有利可图,自然愿意铤而走险。

    在原本的历史上,洪武二十七年大明就禁止使用铜钱,只用宝钞交易,但这一道政令起到的作用却不大……

    罔顾百姓和市场的需要,无论什么政策都注定难以执行……

    只是在朱允熥处理朝政之后,他并没有下达这项政令,所以现在铜钱依旧在流通使用。

    而且王义愿意收下这些假币,其实还存了一个心思。

    今年是宣武元年,陛下估计会铸造宣武通宝的钱币,而朝廷必然会打击假币,以维护铜钱在朝廷当中的地位,

    不管陛下会也不会严厉惩处,哪怕是做做样子也是需要的。

    自己或许可以借着这件事,立一些功劳……

    前提是找到私自铸造钱币的老巢,将他们给一窝端了!

    这虽然很难,可也能畅想一下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