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朱元璋禅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中,你下武昌,克庐州,然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克高邮,取淮安。

    安丰城陷,在旧馆擒获吴将吕珍!下湖州,克平江!又担任北征大将,攻下山东诸州郡……”

    冯胜耳中听着朱元璋诉说自己的功劳,早就扑倒在地,流下来眼泪……

    “末将微末功劳,怎敢劳烦陛下铭记!”

    朱元璋没有说什么,而是转向傅友德:“颖国公傅友德何在?!”

    “莫将在!”

    傅友德也双手抱拳,出列行礼了一个礼。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当年咱与陈友谅双方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你从战鄱阳湖,驾轻舟冒险突袭,抱着九死一生的决心拼命,挫败陈友谅军前锋,虽然身上多处受伤,

    可你这个诨人却愈战愈猛,丝毫没有把自己的伤势放在眼里,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

    与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累的没有了一丝力气,就连返回军营都是被人抬回去的……”

    傅友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感激涕零的说道:“陛下,臣在与明君之前,曾经多次投靠,早就成了人人厌弃的叛徒贼子,臭名缠身,陛下却丝毫没有嫌弃,仍然赏识重用,提拔之恩,末将没齿难忘!”

    傅友德在投靠朱元璋之前,他的履历并不光彩,

    说一句“三姓家奴”都不为过!

    元至正十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后来刘福通遣部将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入关中。

    元至正十八年四月,李喜喜进军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跟随他进入蜀地。

    这一年,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占据重庆,攻打成都,尽有蜀地,傅友德便归顺明玉珍。

    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

    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汉帝,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不满。

    元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驱兵至小孤山,陈友谅之将傅友德、丁普郎率众来投。

    傅友德听说朱元璋前来,喜悦地说:“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

    所以傅友德在投考朱元璋之前,已经有李喜喜、明玉珍、陈友亮三个主人了!

    这气质,如能比得上三国第一武将吕某人了!

    可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到傅友德,就感到很特殊,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常遇春征战。

    所以朱元璋对他确实有知遇之恩,有提携之情!

    朱元璋没没有再往下说,而是看着他的腋下问道:“你的肋下,现在还隐隐作痛吗?”

    “陛下……好了,都好了……”

    傅友德趴在地上,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陛下还记得自己的隐疾啊……

    在武昌之战中,朱元璋对攻城很关心,手下的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但是武昌城却被汉兵占据。

    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因为这一仗太难打了,谁都不愿意记得这个烫手山芋。

    可是傅友德却请命,率数百人的敢死队出战,一鼓先登,傅友德的面颊虽中一箭,但是他并未因此退却,而是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终夺高冠山。

    只是从这一战之后,因为被箭伤了肋下的骨头,留下了后遗症,所以没到阴雨天气就会隐隐作痛。

    这一点其他大将并不清楚,毕竟谁身上不是伤痕累累?

    但朱元璋却知道,并且多次派遣大夫诊治。

    “还有信国公汤和,咱还在皇觉寺出家做僧人的时候,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这个老家伙给咱写信,要咱参加义军,

    谁料被别人发现,拿着这封信就要去告官,咱被逼无奈,只能脱下袈裟,拿起了屠刀……”

    说到汤和,朱元璋明显有些担心,“只是五年前得了急症,不能说话,后来虽然病情稍好一些,可去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口不能言……唉……”

    朱元璋发自肺腑的说出了这些话,感叹良多,也让众位朝臣文武百官都感同身受。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武将,当朱元璋回忆起当年战场上的事情,一个个更是红了眼睛。

    那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从尸山血海中趟出一条路,才有了现在自己这个人,才能活得好好的,谁又不唏嘘呢?

    追忆完往昔,就开始诉说现在了!

    朱元璋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目光从每一个朝臣的脸上扫过。

    文武百官躬身行礼,就连在龙椅旁边的椅子上坐着的朱允熥也站了起来。

    “皇爷爷……”

    “诸位爱卿!朕登基御极,至今已有二十八年,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为大明找到了一位合格继承人,是能够继往开来,将大明带到辉煌的君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恭贺行礼。

    朱元璋抓住朱允熥的手,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与自己并排站立,

    “众卿平身!请瞻仰储君天资!”

    “臣等遵命!殿下威武!”

    百官直起身来,抬头观看。

    只是朝堂有朝堂的规矩,即便是看也只能看一眼,就要赶紧垂下眼目。

    虽然不像大清律“仰面视君,有意刺王杀驾,斩立决”那样严苛,可总归是非礼也。

    朱元璋的眼睛之中绽放出来异样的神采,声音极具穿透性的说道:“这位是东宫太孙,大明的监国储君,实在乃是诚孝仁德之君,朕今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禅位于太孙,请大明荣登大宝!”

    “嘶……”

    天气虽然比较炎热,可大臣们仍然被这个消息震惊得犹如寒气肉体,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陛下要禅位?

    这这……

    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