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未来计议,自军报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气,此所谓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

    “然也!且秦据崤函之固,败可退守,我军虽胜,却处四战之地,需得处处小心,唯恐后路被抄。”廉颇说道。

    “然也,用兵之道最忌后路被断,与秦军之决战的前提必是后路无忧!所以,日后的几年里,我军在河东河内两军将完全采取守势,必要时可以进行坚壁清野,迫使秦军将目光转向南方转向楚国。”赵括说道。

    “而在此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刚刚说的后路的问题!”赵括在地图的北方一指,缓缓地说道:“其二,便是粮草的问题,据本将所知在更远的西面,还有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小国曰朝鲜,其土地肥沃,物产颇丰,可作我赵之巴蜀;其三便是整军、扩军!”

    “此三事,实为一体,后路平抑,方有通道抵达朝鲜,有了朝鲜之地,粮草方可无忧,粮草无忧方能放手扩军!而为了达成此事,我朝我军的重心势必转而向北,与南方诸国必须保持良好之关系,避免他们捣乱,最好就是让秦国吸引他们的注意!”

    ……

    平后路之患,灭北面之国,征箕子之地,收三晋一体,分弱楚之域,而终于秦逐鹿中原,共商九鼎所属!

    廉颇怔怔地看着赵括在地图之上挥斥方遒,随着赵括的讲解,心潮逐渐澎湃!他原以为他的上将军只是想要重现赵武灵王之强胜,却不想,他的上将军居然胸藏如此抱负,且已经计划得如此详尽——未出山而定江山!即如是也。

    看着有些发懵的廉颇,赵括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多有些远了,于是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老将军,见笑了!”

    “不敢不敢!上将军既有如此宏志,末将虽老,亦愿为此万世之业,垒一方土石!”廉颇诚恳道。

    “好,那些都是将来之事,回到现在,我需要将军用您的老道经验为我王呈送一份详尽的军报!”

    “军报里:我军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不论用怎样的方法,我要将我军和魏军剩余的总兵力不超过十万!明白吗?”赵括问道。

    “这是为何?这不是把将士们的功劳还变小了吗?恐怕将士们会有怨言啊!”廉颇不解的问道。

    “无妨,我军没有秦军那么严格的功劳系统,功劳多寡无非就是财帛多少,以及分封的田地多寡。财帛方面,本将的赏赐全数分发给将士们,断不会少了他们。至于田地,三郡之地最多的就是土地了。这也是老将军要做的第二件事儿,把将士们的家庭挪过来!”

    “至于原因,如果赵王知道我军还有十几万部队,会不会想继续推进?即便不再进攻,也会将部队抽离。但如果只有五万?且各个带伤,那么我军虽已击败秦军,却仅能坚守于河东郡,三万人驻守安邑,两万人驻守临汾,被动地防备秦军。”

    “而魏国大军的五万人马,三万人驻伊阙,两万人驻守野王,防备秦军的同时也防止我军进入河内!所以,还需要我王另派援军,或者允许吾等就地征兵!如此一来,吾等可用之人、可为之事就更多了。”赵括看着廉颇说道。

    “诺!编写军报呈送我王,安排士卒家庭移居三郡!可还有其他的?”

    “有!最后一事,也是最为重要的!”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