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难得的人才!大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都说不清楚,思维模糊,根本无法直言。

    宋徽宗忽然觉得,这燕云的一个芝麻小官,居然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这是武植选拔的人才吗?

    就在这时,李彦道:“若是卖给高丽和西夏,岂不是增加了他们的粮食储备?这要是打起仗来,岂不是用在我们身上!”

    农官笑道:“这位大人,您说的有道理。但是目前来说,大宋有陛下在,如今消灭了辽国金国,各地经济也增长,国富民强,别说是一个小小的高丽,就是西夏这等大国,大宋岂会畏惧?”

    “他们若是敢攻大宋,就算大宋所有的粮食送给他们,他们也不是大宋对手!”

    “因为他们和大宋的差别不仅仅是粮食,所以这种事情几率很小!”

    众人闻言,点点头。

    的确,如今大宋之势头,高丽这种小国根本就不敢,他们粮食储备再多也不是能攻打他们的理由。

    除非是势均力敌,有庞大军队的大国,这样的地方缺少粮食无法大面积作战,若是给了粮食,就会助长他们的威风。

    至于西夏和高丽,还真不存在这种问题。

    其实众人是知道的,只是这么随口一问罢了。

    宋徽宗点点头:“你这个主意不错,将多余的粮食卖出去可以增加国库,也不至于让粮食囤积坏掉。”

    宋徽宗点点头。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官颇为欣赏。

    此刻,他又问道:“你们这里的粮仓,一般有多少斤,每个仓库是多少农户提供的,津府又有多少这样的仓库呢。”

    宋徽宗继续问,可以多了解一点。

    农官笑道:“陛下,一座粮仓,一共是六十户人口累计的粮食。”

    “咱们这边的粮仓都在大城,或者是中等村落聚集,每六百个农户就会有十个小的粮仓。

    而在咱们整个津府一共被武相设立了六百三十个乡镇,这么多乡镇算起来就有六千六百三十个大仓库。

    而这些粮食仓库加起来,粮食就有几十万了。”

    众人听的面色骇然。

    一个津府居然就有这么多仓库,这么多产量,着实是有些惊人了。

    农官继续道:“燕云之所以有这么多收成,其中也有大宋国库贷款的原因。

    之前武相像朝廷贷了三千万拨款,都用于了基础建设,开挖河道,灌溉良田播种等等,所以除了是武相种子优良之外,还因为种植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贷的钱还购买了许多树苗栽种。在燕云有黄沙含量的土地上种植,可防止土地流逝,巩固河堤,以后树木长大,也可以进行一部分建设所用。”

    “这些贷款,不出意外,明年这个时候,算上其他的一些收成差不多可以还了!

    而且燕云这边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税收,以后还会继续高涨。

    每年保底估计也有两千万两银子。这只是初步计算,实际上只会更多。”

    几千万两啊!

    什么概念?

    一年国库收入才多少?

    但一个燕云就能赶上国库每年的大部分收入了!

    宋徽宗啧啧称奇,这里发展的太好了。

    武相不愧是武相啊。

    听到这里,武植也没否认,这些的确是他在这里运作的方法,而且借款也的确是朝宋徽宗要了。

    不是直接拨,而是以借的形势,毕竟要整顿燕云,乃是重中之重,用宋徽宗的钱,整治自己的封地,然后赚钱了在还给他就行了。

    每年的税收,也足够宋徽宗大赚了。

    听到燕云的成绩,旁边郭飞明,太子赵恒,宰相蔡京等人都是一言不发。

    其实内心也是有些汗颜。

    刚才他们的确看了许多仓库,听这人说的有理有据,不像是作假。

    如果是真的,看到武植在这里的成绩,他们忽然有一种自己在大宋是吃干饭的感觉。

    关键,武植真有这么神吗?

    以前燕云蛮夷之地而已,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这样的收成。

    如今却达到如此成绩。

    不过,似乎宋徽宗重用武植以来,无论是大宋还有现在的燕云,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武植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

    仔细想来,这武植每到一处都没有失败过,都好像很成功吧?

    为何其他人,或者说他们在场的人没这个能力?

    是他们不作为吗?

    可能有一点吧,但不完全是,他们也没这大能力。

    即便是蔡京也不行。

    蔡京也是有些好奇的问道:“你们这里的百姓都是怎么做事的?莫非这些百姓都长了三只手不成?”

    就算是优良品种,就算有多的良田,但这些百姓也太强了吧!

    种出这么多东西?

    他们到底是怎么劳作的?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