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定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李乾现在是守任城相,任城只是个小郡国,只有三个县,因此他虽然不善理政,却也没什么大事。

    听闻刘达亲至,李乾带着儿子李整急忙出城相迎。

    刘达没有和他废话,直接说明来意。

    李乾想了一下说道:“我们李姓在乘氏有五六千家,平均一家出两石便有万石,将军,我们李姓保证可借出一万石粮。”

    “我知道你们有不少农户存粮仅够自用,不可强逼他们借粮,量力而为即可。”

    “将军放心,这点我懂,我们大户可多借,贫户可不借,凑出一万石粮还是可以的。”

    听他这么一说,刘达觉得也没问题。

    谈妥之后,刘达又带着赵云等人连夜赶回昌邑。

    李乾也派李整回乘氏筹措粮食。

    有了程昱、吕虔和李乾这三家支持,刘达觉得已经可以在议事时提出借粮之策。

    第二日中午,刘达带着赵云赶回到昌邑。

    刘岱和别驾治中还有各郡曹掾已经在议事厅中,不过他们没有议出结论,全都在等着刘达回来而已。

    兖州的这些僚属都知道,虽然刘岱是兖州牧,但重大决定,大多都是听从其子刘达的意见。

    刘达进到议事厅时,众人只见他眼袋肿胀,神情疲惫。

    “文弘,如何?”

    刘岱一见到儿子就急问,显然已经等得很焦急了。

    “父亲,你还未与他们说吗?”

    见父亲摇摇头,刘达接着对众人说道:“诸位,东平之乱,皆因缺粮,若平此乱,则需有粮,此事昨日已议,诸位皆已知悉。然而粮从何来?以我之见,当今之计,唯有向州中存粮大户暂借粮食,以供东平屯田之民捱至收粮之时。”

    “我赞同文弘此议。”

    兖州牧刘岱紧接着表态支持。

    “借粮?敢问将军需借多少粮才够?”

    治中万潜问道。

    “十万石。”

    刘达淡淡回道。

    十万石粮说起来其实并不多,历史上曹操屯田许都之下,便得谷百万斛,公孙瓒更是积谷三百万斛。

    而以兖州一州之豪凑足十万石粮,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现在最主要的就是看他们愿不愿意配合了。

    “敢问将军,明年如何还粮?”

    万潜又问道。

    “不是明年还,是五年后还,各借多少,到时皆以双倍偿还。”

    刘达笑答道。

    “五年?!”

    万潜不可置信地看着刘达,见其点头回应,便又看向刘岱说道:“使君,此事万难施行,还请使君三思。”

    “请使君三思。”

    有三个郡曹掾跟着向刘岱拱手说道。

    “仲德,你以为呢?”

    刘岱对山阳太守程昱问道。

    程昱捋须答道:“虽五年之期略长,但屯田五年之后,州中便可积粮百万斛以上,到时若还二十万石粮便是易事,我觉得可行。”

    刘岱听后满意地笑了,又转向毛阶问道:“毛别驾,你认为呢?”

    毛孝先叹道:“也唯有如此了。”

    其他五位郡曹掾也表示赞同借粮之策。

    当下刘岱便决定,向州中各存粮大户借粮,派出八位郡曹掾各赴郡国,催促协助各国守相一同施行。

    万潜等人虽不赞同,但州牧已定,他们也没办法,只能照命行事。

    而刘达来不及歇息,便又带着赵云和五十骑奔赴东平,要去救下被擒的那一百多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