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交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谈妥受降事宜,刘达提议高阳留在寿张,太史慈和周寻回东平陆收抚黄巾士卒,并让二人从中择选出两万精壮士卒,编为青州军,由刘达亲自统率。

    太史慈和周寻各领一万人马,二人皆升为将,千夫长为校尉。

    这两万青州军相随而来的家属同留兖州,其余人则全部遣回青州。

    战乱时代,人口是战争资源,有人便能有兵有粮,刘达也想多留些人下来,可是人留下来就得吃饭,目前靠兖州之粮难以养活那么多人。

    即使是让他们开荒屯田,可是从开垦荒地到真正收获,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的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

    而那两万精卒的家属留下,一是确保这些兵不会背叛,二是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高阳做为渠帅,对黄巾的号召力比较强,把他留在寿张,其实等于是软禁,防止其会率众背叛,也让其他营帅有所顾忌。

    把太史慈和周寻送出城外,刘达拉着周寻的手道:“周将军……呵呵,你觉得周营帅好听还是周将军好听?”

    周寻有些哭笑不得:“少君,当然是周将军。”

    刘达也觉得自己的问题问得有些可笑,自己傻笑了一下才接着说道:“周将军,你是有才之人,而且是有志之人。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日在树林中,子义曾说过一句话‘丈夫在世,当携七尺之剑,步升天子之阶,助平天下之乱’如今朝廷动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黄天太平道不能止乱,只会添乱。”

    “不瞒二位,”刘达伸出一只手拉着太史慈,“我有志平天下之乱,想要让每个百姓都能有饭吃饱有衣穿暖,但以我一人之力难以成功,须得到你们全力相助,你们愿意真心助我吗?”

    这是刘达向二人交心的时刻,他一直认为,以心换心,只有先交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对方的真心相待。

    虽然周寻之前只是一个黄巾营帅,但现在他已经是青州军的一名将领,从几次交锋与树林中的行为来看,周寻也是这乱世之中一个难得的人才。

    太史慈和周寻闻言,二人连忙单腿跪地,向刘达拱手表明忠心道:“少君以心相托,我等必以心相报,纵万死而不辞。”

    “快快请起,你们去吧。”

    刘达扶起二人,二人挥手辞别拍马向东平陆而去。

    刘文弘上马回城,却见于禁骑马立于城门处,似乎在等着自己。

    “少君,禁听闻攻打济北的黄巾日夜攻营,禁请求少君率兵往助济北,与鲍济北一起前后夹击,贼人必败。”

    原来于禁听到了斥候回来禀报,黄巾王渠帅知道高阳和柳渠帅兵败后,正在日夜率众攻打鲍信大营,想要快点打开逃往青州之路,或者是攻占济北国后据城坚守。于禁担心旧主鲍信的安危,因此来请求刘达早日率兵去相助。

    处理好黄巾降服事宜后,刘达也打算早些领兵去追击王渠帅这些黄巾,虽然鲍信与曹操关系较好,但如果是自己领兵去救助了他,那他就是欠了刘使君一份大人情,日后也不会为了曹操与刘岱翻脸。

    “少君,禁愿率领三千人先往,吸引贼人兵力,使他们攻营势缓,待少君大军抵达,再与鲍济北一起两面夹击贼人。”

    于禁见刘达不说话,又急忙说道。

    “走,咱们去与使君说说。”

    于禁大喜,刘达带他去见使君,说明少君同意了他的请求。而少君同意,基本上事就已成,忙拍马跟在刘达身后入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