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软件交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理财产品销售收入凌云提取的分成,理由是这些理财产品的设计使用了凌云的产品的知识产权。

    高盛的专家计算后得出结论,凌云的要价有些高了,高盛每年在全球的理财产品的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刀,凌云分成的话意味着每年都需要支付给凌云上亿美刀。

    虽然高盛认为这个软件带来的利润提升要远超这比分成收入。不过这笔支付看着旷日持久,能谈下来哪怕的百分比的话,节约下来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了。

    凌云不耐烦讨价还价,转而换了一个谈判思路,他诱惑高盛的专家说,高盛之所以在价钱上斤斤计较,还是因为这笔支付是每年给付的,对高盛而言存在着后续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销售收入增加支付的金额随之增加。

    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凌云的软件提升了高盛理财产品的设计水准,所以销售得到提升。

    这笔支付确实是高盛应该拿出来的。

    可是既然高盛想要化解未来的不确定性,他倒是有个想法。

    他把这个软件的相关的著作版权以及算法的知识产权一次性卖给高盛。高盛既可以不需要担心以后每年逐年递增的支付,又可以在现有的算法技术上进一步升级版本。

    高盛的专家狂喜之情在脸上一览无余,他们之前考虑过这种交易方式的,但评估结果是凌云不会同意的。

    守着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谁舍得杀鸡取卵。吃鸡肉喝鸡汤固然美味,可哪有吃鸡蛋来得细水长流?

    不过凌云开出了一个天价,要价亿刀。这可把高盛的专家吓坏了。

    不过漫天要价落地换钱,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

    高盛专家之前内部评估过,他们全力投入开发的话,三年的时间可以开发出功能相近的软件。

    高盛的专家基于此,算上开发费用和三年支付的年金。

    拦腰砍了一刀,只肯给亿美刀的价格。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凌云的心理价位很多了,凌云之前只想亿美刀给卖掉去的。

    凌云左右为难了一会儿,最后基于和高盛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传统友谊的考虑,答应了这笔交易。

    双方约定三天后在各自的知识产权律师的见证下完成交易。

    关于交易的附加条件,凌云要求自己留一套软件自用。不算是对高盛的侵权。

    不过凌云和普拉斯资本都需要签订承诺书,不得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和透露使用该软件测算得出的一切数据。否则面临巨额索赔。

    同时凌云和普拉斯资本还需要承诺,不单独或者伙同任何第三方开发基于该软件算法的功能近似的软件,否则同样面临巨额赔偿问题。

    凌云对此没有异议,他既不准备再开发这样的风控软件,也不准备背信弃义地向高盛的对手出卖数据。

    甚至凌云都不准备做对冲交易,即使要做,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他现在还没有实力打入华尔街,等他有实力进军华尔街的时候再考虑跨市场的对冲交易事宜。

    <sript><sript>

    <sript><sript>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