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运行模式(求订阅、求全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搞基础研究,凌云现在脑子还没有烧坏,暂时不敢去想。

    至于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凌云的意思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达摩堂发布项目,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求合作者。

    比如达摩堂发布一个自研操作系统的项目,全球有这样能力的团队都可以来投标。最后确定合作者后达摩院除了按进度支付研发费用以外,还要负责所有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

    研发过程中不管最后整体项目成功还是失败,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归达摩堂所有。

    整体项目成功的话,达摩堂除了支付掉的研发费用和研究人员的薪酬外,还要支付一笔额外的成果奖励。

    这个奖励是按研究成果整体的商业价值计算的。比如一项研究成果经第三方评估,价值亿,研发团队可以选择一次性获得也就是亿的奖励。

    如果不愿意一次性领取的话,也可以选择每年获取这项研究成果当年产生的商业价值的。选择分期领取的话好处是可以终身领取,只要你的研究成果还在应用,你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收益。

    坏处是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你的研究成果万一一两年就失去了应用价值的话,那么研究人员就失去了后续取得收益的机会。

    凌云内心里希望将来把操作系统、云计算、智能手机的显示屏、芯片加工里的光刻胶、晶圆制造等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发包出去,寻找研究人员。

    还有一种方式是自带研究项目合作,这也是凌云寄予厚望的一种合作方式。

    自带研究项目合作是那些有成熟的研究团队,有成熟的研究思路,在某一个项目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科研人员,他们可能面临着缺乏研究经费或者希望有一个更宽松的研究环境。

    这种合作方式凌云给出的合作模式是,一旦确立了合作,达摩堂除了按照事先约定的按照研究进度提供经费以外,只支付给研究人员适当的生活费用。

    研究成果按照四六分成,研究团队拿成,达摩堂拿成。不过达摩堂有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整个研究成果的权利。

    这事实上就是凌云做科研风投,只不过比起商业风投,科研风投的投入更加巨大,而给研究团队的比例也比商业风投要高。

    凌云希望能让更多人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到最后都去创业经商去。只有这种大的氛围改变了,科研事业的春天才会到来。

    鼓励创新是需要实实在在地用资本说话的!

    雷布斯等人听完凌云的设想感觉都有些怦然心动,搞网站能赚钱,开发个软件同样也能赚钱。

    搞网站还需要前期投资,凭一个商业计划书就能让投资人掏钱的时代也过去了。网站前期的投入需要创业团队自己出的。

    要是创业团队资金烧完了还没有能融到资,那就万事皆休,血本无归!

    可是拉个团队搞软件开发就不同了,首先,前期的投入都是达摩堂出,不光投入是达摩堂的,而且达摩堂还支付生活费。要是软件开发成功了,开发团队拿软件的份额,收益不比搞网站差,搞网站到最后创业团队有几个能保留的股份的?

    现在国内很多专业软件都缺乏,搞软件开发真是大有可为!

    雷布斯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了怀疑!对他这种理工男而言,对技术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爱好。

    要不是为了谋生,有几个理工男愿意投身商海?喝酒应酬哪有专注于技术本身更有吸引力?

    对他们而言,显然凌云的模式更加有吸引力!

    <sript><sript>

    <sript><sript>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