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背后的推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分寄希望于城市改造跟便宜的经济适用房。因为现在的房改政策,针对的就是有福利分房资格的公家饭碗人群,其他人也没地方领公家补贴去。顺带着,以经济适用房的模式,来解决非公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小赵听完后,突然间倒吸口凉气:“老板,我怎么觉得这套行不通啊。福利分房不说,只要政策够强硬,那就是再拖个一两年,最后还得game over。经济适用房我估摸着悬。开发商都能盖三千块钱一平方的商品房了,不管购房款公家跟私人各掏多少腰包,那钱最后不都还落在他口袋里嚒。那他为什么还要盖一千块钱一平方的经济适用房?谁还嫌挣钱烫手啊。”

    陈凤霞也是摸石头过河,她搞不清楚经济适用房最后变成四不像,想要挖丑闻几乎天天都能上新闻,是不是有小赵说的这方面原因。

    她只能委婉地表示:“任何政策最初的设想跟后面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初改革开放时,国家相关部门压根就没意识到乡镇企业会成为匹黑马呢。你看报纸上的文章,当时甚至根本没有统计乡镇集体经济这块的数据。以至于第一年开始统计时,直接从零到巅峰,搞得国外的经济学者做研究时都懵了,怎么也琢磨不透他们到底是怎样实现一夜飞升的呢。”

    小赵哈哈大笑:“哎,经济学可真有意思。嘿,我大学时就该学这个的。”

    可惜因为她妈是会计,她从小就烦算盘。在她的潜意识里学经济就是打算盘。所以大学填报志愿时,她全都远远避开了。

    “你现在也可以学啊。”陈凤霞笑道,“我都在夜校上课,你完全可以再自学个第二学历。你大学生的脑袋瓜子,还怕什么。”

    小赵吐舌头:“我脑袋怎样你还不清楚嚒,我是瞎猫逮到死耗子才上的大学,再说我们学校也不怎么样。”

    她谦虚了回,又开始感慨,“那可真是歪打正着啊。本来这趟房改没考虑农民工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结果房交会上,自己买房的,反而是他们。”

    陈凤霞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声音慢悠悠:“因为知道没指望,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早早为自己做打算啊。改不改,都不会有人为他们提供住房。”

    这方面,他们参与了城市建设,吃红利时,可完全被刨除在外。

    也正因为如此,最初陈凤霞搞房交会时,才会主动建议开发商也可以组织农民工过来看房。

    反正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这天气工地根本开不了工。与其让工人在工棚里怨天怨地喝酒打牌搞不好还要闹事,不如弄几辆车把人陆续拖过来免费撑场面招揽人气。

    你在外面找托还得额外掏钱呢,现在将人带来既不用增加开支还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顺带着又可以清理一批偏僻地区的房产库存,何乐而不为?

    嗐,就算农民工光逛不买,你这边不也没什么损失不是嚒。

    再说了,你怎么就知道不买。看看人家上元县,烂尾楼叫接手继续盖了之后不是直接卖给手下的农民工嘛。原本是盘死局,叫盘活了之后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前面都有人趟过路了,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农民工都是成群结队从乡间进的城,彼此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超乎你想象。而且大家一个地方出来的,肯定少不了攀比。

    和自己一个村的,同样是农民工,人家都在江海买房落户,连老婆孩子都接上来了,天天大米白面吃着。他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

    人家买房,他也买嘛。

    上元县是因为农民工签了建筑公司,所以银行才放的贷款;江海城用这招不成?

    哎哟,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等着吧,只要你敢卖,有人敢买,银行就敢接手。

    怎么接手?农民工不符合贷款条件啊。这还能有什么高招?

    小赵又吸了口凉气,跟后槽牙疼似的,疑疑惑惑地问陈凤霞:“凤霞姐,你看这边,我觉得这事有点怪。基本上所有的农民工都是依靠银行存折做担保办的贷款。这不合理啊,按照我跟他们打交道的经验,他们要有这么多钱,肯定会直接掏出来买房,而不是办贷款。”

    虽然去年下半年跟今年七月份,银行分别降过一回利息,意在鼓励消费。可算在二十五年房贷上,跟银行借钱要还的利息也不少啊。

    在这方面,农民工很少能真正考虑到通货带来的人民币实际贬值,他们都讲究能不欠钱尽量不欠钱。

    就是办了贷款,提前还贷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有了钱还办贷款买房,也太奇怪了。

    陈凤霞笑容微妙:“谁告诉你存折里的钱就一定是他们的?”

    小赵瞪大眼睛:“可银行会审核啊,不是他们的存折,手续肯定办不下来。”

    陈老板声音慢悠悠:“我当初开幸福到家时,注册资金要十万块。我没钱,但我还是把公司办了起来。”

    她没有等小赵“啊?”,便主动揭开谜底,“因为工商局门口就有这种代办注册公司的人。他们把钱打到指定账户里,然后等公司执照办下来,再把钱抽走。比方说出五十万注册资金,你付他六千块的劳务费就行。嘴巴闭上吧,社会上起码一半以上的私人公司都是靠这招办起来的,不然哪有这许多闲钱。”

    小赵这回真是实实在在倒吸口凉气了。

    现在不用老板再往下说,她也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啦。人家可以用这招给人开公司,当然可以用同样的招数帮人办下房贷。

    如果是寻常时刻,办理贷款要跑的手续多,资金说不定还得在顾客的账户里多留好些时候,但是房交会号称一站式买房,手续大大简化了,流程也急剧缩短了。所以干这事的人说不定就算手上只有十万块钱,也能在房交会上投入再抽出的做成好几笔买卖。

    什么叫躺着挣钱啊,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空手套白狼。

    小赵嘶嘶抽气,后槽牙都连着太阳穴的血管跳了,嘴里只一个劲儿喃喃:“亏他们想的出来。他们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啊。怎么就能想到这招呢。”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偏偏还实现了!

    陈凤霞轻轻吹茶水上漂浮的茶叶,慢条斯理道:“但凡能挣钱,自然就有人嗅到商机。商人,从来都是最敏锐的群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

    小赵又开始跟老板八卦:“凤霞姐,你说银行知道这事吗?”

    她可留心了,给农民工办贷款的是上元县信用合作社。因为他们的条件最宽松,其他几个市里的大银行基本接的都是单位团购的单子。

    她真服了信贷社的胆量,他们怎么就不怕贷款还不上,变成烂账。

    陈凤霞笑了笑:“怕什么,只要看好房地产市场,坚信一定会涨价,他们就敢投资。”

    在房贷这一块,上元县一直都走在前面啊。正因为如此,他们去年虽然因为大批工厂改制工人下岗直接造成经济环境低迷,但他们的报表看着就漂亮。

    小赵龇牙咧嘴:“嘿,真是都碰到一起了,事情才办得这样漂亮。”

    陈凤霞微笑:“是啊,这也是各有各的运道。”

    老板感慨完毕,就开始到电脑前浏览公司官网。

    小赵偷偷瞧了眼老板,到底咽下了到嘴边的话。

    运道也是人运作出来的,事有反常即为妖。她就不信这么多事会赶在一起出现,如果没有对各方面都熟悉的人在其中穿针引线,给人账户注资的那些人会从帮人办公司的思路一下子就转到买房头上。

    要知道,江海市的房交会今年还是第一次搞。如果不是新闻和广告里反复提超市这个名词,不少人都搞不清楚房交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商人再敏锐,他们发现商机也得要花时间观察。前面房地产市场可一直谈不上火爆,他们又从何得知想要买房的人苦于没有购房资格,只能望洋兴叹呢。

    除非,除非有人直接把他们请上门,又把顾客推到他们面前。

    小赵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她一时惊疑不定,凤霞姐可真敢;一时又忍不住在心中为对方说话,老板凭什么不敢,又有什么不敢?

    从一个最初一家人连睡觉都只能在单位打地铺的农民工,到现在坐拥四家店面,大厦五层楼,哦,还有她也数不清楚几套别墅以及铺子的百万富翁,人家不敢哪有今天的局面。

    就是自己,光跟在她后面捡点肉沫子喝口汤,只房子跟商铺的租金加一块,每个月到手也差不多上万了。

    就这样,苗姐还拐弯抹角地遗憾她买房了,不然自己一定会跟大内争取,让她这位停薪留职人士也能分到房。

    小赵当时就在心里翻白眼。她稀罕单位分房?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轮上她,不知道千奇百怪什么破户型跟朝向,还不知道多小的面积。她缺这房住?

    嘿,姐姐可是坐拥好几套房产还有商铺的小富婆,who care?

    小赵越想越乐呵,都把自己给逗笑了。

    搞得陈凤霞满头雾水:“你怎么了?”

    小赵清清嗓子,一本正经:“没什么,我就觉得跟对了老板。跟着凤霞姐你,有肉吃。”

    陈凤霞哈哈大笑:“那你可得多吃两块肉,省得你妈天天在我们面前抱怨你好不赖赖的想不开要减肥。”

    小赵跺脚:“那还不是凤霞姐你一苗条下来效果惊人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