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眠之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站在阳城西面奉终里、退酤里、治觞里三大里坊的任何一条街巷上,仰头就可看见一片高耸入云、如琼楼玉宇般的台阁,虽是不及皇宫瑰丽壮美,但也足以笑傲全城。

    那就是魏国丞相府,亦是嵩阳王府。作为皇宗及百官之首元镛的府邸,自然是诸王府中气势最恢宏的一座。

    夜已深,丞相府的书房之中,元镛早已不似午间骤然看到朱威头颅时那般仓皇失色,而是眯着眼端坐胡床上,小口抿着热气腾腾的羊酪,神情似笑非笑,一派老狐狸的样子。

    在他对面,左右分别有一人,御史中尉颜旷独坐小榻,而廷尉正张华则站立一旁。很明显,这两人都属于元镛的心腹,才会在深夜与之密谋。

    “张华,你在廷尉寺多年,还是查不清徐虎的真正动机吗?”

    元镛半抬眼,神情没有丝毫改变,只是淡淡地询问张华。后者却冷汗齐下,忙不迭下跪叩首道:“下官无能,请殿下治罪!下官无能,请殿下治罪……”

    “好了好了,起来吧,本王栽培你多年,又岂是想要一个唯唯诺诺遇事惊慌的无能下属?徐虎号称‘无懈可击’,若是那么容易被人看破,本王还需要在他身边埋下诸多暗桩吗?”

    听闻元镛之言,张华站起身,擦了擦额边冷汗,继续告罪道:“下官有负殿下重托,只因徐虎行事滴水不漏,心思更是深沉。下官暗中窥探已久,虽偶有蛛丝马迹,但难以进一步查明。只不过今日,廷尉寺命案连连,徐虎的应对,却颇有蹊跷,令人心生疑窦。”

    颜旷缓缓说道:“今日蹊跷的,又岂只徐虎一人?寿阳王府事出突然,禀明殿下之后,我改动那萧凡口供不假,与太后联手算计朱荣不假,但朱威之死,就不在预料之中。徐虎公然将萧凡关入宫城,想必是以其为诱饵,冀图引出幕后之人。在他心里,多半认为我等就是主谋吧?”

    张华点点头道:“下官亦有察觉,徐虎似乎已对下官起了疑心。”

    元镛笑道:“不是似乎,是肯定。我们就跟他比比耐心吧,毕竟相较于一名徐虎,本王更想知道他是为谁办事,放弃军权回到阳城的目的又是什么。须知萧瓒来投之前,徐虎就已经是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堂堂从二品大员。以他当年击溃梁国主力的功绩,加官进爵乃必然之事,先皇陛下拟擢升徐虎为都督豫、徐、兖三州诸军事、拜征南将军的诏令都写好了。结果他却突然上书,自请回朝,甚至不惜触怒先皇,最终正二品变成了从三品散骑常侍。不过这个散骑常侍啊,嘿,先皇陛下还真是看重徐虎,太后亦然,这也是本王一直没有直接对他下手的原因。”

    张华恭敬道:“据探子回报,徐虎离开丞相府后,先是独自一人去了寿阳王府,足足呆了一个时辰,之后匆匆离开,往宫城而去,至今尚未返回。”

    颜旷沉吟道:“他应该是去登极殿见萧凡。只可惜如今阳城已撤去所有守备,就连宫城之中也不例外,如果派些外边的人进去,一旦行事不机敏,就很容易被徐虎察觉,到时纵使收到情报,也很可能是假情报。”

    元镛放下玉盏,摆摆手道:“无妨。徐虎一时半刻也变不出什么花样,萧凡更只是笼中之鸟。倒是这阳城撤防之事……”

    颜旷亦疑惑道:“陛下突然紧急送来诏令,言明朱荣已撤去阳城外围全部兵马,确保阳城与河阴之间无一兵一卒。作为回应,阳城内包括宫城,亦撤去全部守备,退往城西谷水驻扎。事实上,以朱荣的精兵强将,纵使阳城兵力数倍于他,恐也是难以抵挡。如今这般操作,下官实在难以理解。”

    元镛揉了揉眉心,露出一丝疲惫的神情道:“本王其实并不愿当这百官之首,只因太后一向待本王不薄,如今局势微妙,本王所能努力的,也就是争取让陛下和朱荣都同意,太后平安归隐。朱荣如果真心实意不以武力威胁朝廷,那么保住太后还是有希望的。当然,社稷为重,你那边还是跟陆萱保持好联系,这丫头可不简单。”

    颜旷想起陆萱,不由心头一片火热,连忙点头称是。旋即又想起诏令之事,忙问道:“陛下有提及如何处理今日发生的种种事端吗?”

    元镛缓缓道:“寿阳王府与朱威之事,陛下、朱荣应已达成共识,明日就见分晓。但诏令中,除了撤防,陛下还令我明日亲率诸王公及百官,在羽林军护卫下,前往河阴城参加祭天大典。”

    颜旷一怔道:“明日乃上巳节,从前朝至今,就已不在此日进行祭祀,至多就是高门名士们玩玩曲水流觞的把戏而已。这突如其来的祭天大典,究竟用意为何呢?”

    元镛犹自沉思不语,突然门外一名侍卫急急奔入,跪地奏报道:“禀殿下,元禧、元祎两位小殿下在铜驼大街上,不知与何人发生冲突,还打了起来。因为撤防令,属下等不知是否可以前往相助,请殿下明示!”

    元镛脸上怒气乍然一现,冷哼道:“两个不成材的东西,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大街上瞎胡闹!由得他去,明日他们不是还张罗着什么曲水宴吗?那么祭天大典也无需知会了,届时再看陛下是否要治自己的手足大不敬之罪。你退下吧!再派几个人前去宫城外候着,徐虎大人一出来,就请他来见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