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沉江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事过去,哪怕并无要紧事。

    “好罢好罢,”耿曙说,“你规矩点,别乱摸。”

    耿曙穿着单衣,躺上榻去。江船在浪涛中摇了几下,两人只睡不稳,耿曙便一手撑着幕墙,姜恒拉起他的手让他搂着自己。

    耿曙:“……”

    耿曙当真心痒难挠,处于天人交战中,抱吧,他觉得自己太逾矩了,与畜生无异;不抱,他又像只野兽般,想发疯般地蹂|躏怀里的姜恒。

    “我听到水声了。”姜恒倚在他怀里,抬头看,两人的嘴唇近在咫尺,呼吸交错。

    耿曙没有说话,怔怔看着姜恒,忽然间,两人都听见了“噔”的一声响,仿佛木榫崩落。

    “什么声音?”耿曙注视姜恒的唇,脑海中一片空白。

    姜恒眼神里带着少许茫然,紧接着,“哗啦”一声,船舱底下开始有人大喊。

    耿曙意识到船出事了,喊道:“等等!”

    耿曙翻身下榻,门一开,冰冷的江水登时涌了进来,姜恒喊道:“进水了!”

    这艘船是宋邹为他们准备的,乃是嵩县拿得出手的最好的船,如今在大江上行驶,突然在江心打横,以极快的速度开始沉没,将士们大喊起来,其中不少是他们带来的雍人,毫无水性可言。耿曙马上拉住姜恒,喊道:“别动!跟我走!”

    冰冷的水灌进船舱中,姜恒在长海畔住了四年,夏天常跟着罗宣去长海中畅游,自然会游,然而在这冰冷水中,他竟是险些喘不过气。

    “闭气!”耿曙喊道,紧接着冲上甲板,一手搂住姜恒,两人朝着江面纵身一跃。

    气泡声响,姜恒沉入水中,一蹬水,耿曙却牢牢拉住了他的手,他的水性比姜恒更好,犹如黑夜里的游鱼,朝着漆黑的岸边而去。

    大船在江心轰然垮下,散开无数木片,雍军纷纷抱着浮木在江中大声呼救。

    “快救人!”姜恒道,“别管我!”

    耿曙让姜恒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又下意识地转身去救士兵。

    “你自己当心!”姜恒道。

    “不碍事!”耿曙喊道,犹如浪里白条,又转身扑向江心。

    忽然间,姜恒听见了漆黑树林里一阵细碎之声,蓦然转头。

    “哥?!哥!”姜恒喊道。

    “什么?!”耿曙从江里冒出头,将士兵推向岸边,朝姜恒喊道。

    姜恒仿佛被一双隐藏在黑夜里的双眼盯住了,那丛林里又有野兽般的呻|吟,他辨认不出那是人还是动物,走近前去,借着月光查看。

    什么也没有,地面出现了一摊黑色的淤泥腐臭物,闻之刺鼻。

    姜恒:“???”

    岸边林中又有窸窣声响,姜恒警觉道:“谁在那里?”

    没有人回答,声响远去,背后一只手紧紧攥住他的手腕,姜恒吓了一跳,回头见是耿曙。

    耿曙一身单衣贴在身上,现出肌肉线条,头发湿透,皱眉道:“让你别乱跑!”

    姜恒点了点头,心神定了下来。

    日出时,姜恒打了个喷嚏,坐在火堆前烤火。

    耿曙清点人数,四十二名雍军士兵都在,全被他救上来了,随船押送的物资则沉在了江底。

    “你手臂怎么了?”姜恒难以置信地皱眉,看见耿曙左臂上有一道伤口。

    耿曙摆手示意无事,说:“水下救人的时候被断木划的。”

    那是匕首的划痕,已略微泛白,姜恒与耿曙交换眼色,彼此都没有再说下去。

    耿曙朝随行卫队长说:“你们沿着陆路,这就回嵩县去,不必跟着我们。”

    那队长登时慌了,说:“殿下……”

    “按殿下说的做。”姜恒明白了,一定有人想刺杀他俩,只是没有得手,被耿曙发现了。假设对方尚未远去,随行的侍卫们跟着他们,碰上敌人枉送了性命不说,还容易暴露目标,导致更危险。

    耿曙说:“回去告诉宋邹这件事,让他火速派人去查。”

    江船突然肢解,水下还有刺客藏身,谁要杀他们?不可能是宋邹,哪怕宋邹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会选择在此时动手,否则他难辞其咎。

    郢国人?不可能,这里已经距离江州很近了。

    姜恒实在想不到,究竟是谁这么着急要杀他们。

    “去罢,”姜恒说,“我们这就走了。”

    雍军卫队于是沿着陆路撤离,耿曙抬头看天上飞翔的海东青。

    “东边有人来了,”耿曙判断道,“一队人。”

    姜恒说:“是谁想杀咱们呢?”

    耿曙道:“我觉得不会是宋邹。”

    姜恒:“我看也不像。”

    他俩面对生死,竟是十分镇定,似乎只要在一起,别的都无所谓。

    “你带了什么出来?”耿曙说,“能证明咱俩的身份吗?”

    姜恒裹着外袍,朝怀里摸了下,只有一块界圭给他的木牌,朝中所拟的文书、外交照会全部沉了底。

    耿曙则在最后一刻左手拉姜恒,右手持烈光剑,带出了一把兵器。

    “水底有人想袭击我,”耿曙说,“我刺他了,但没刺中。”

    姜恒只觉疑惑不已,饶是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刺杀者是谁,当然,天底下想杀他们的人一定很多,代国李霄、郑国赵灵,都有充足的理由想破坏郢、雍二国的结盟。然而这时机实在太巧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