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口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版,一个以教辅为主的出版社去出版这类书总觉得有些奇怪,端木思来想去决定就选择了京大出版社,并打算找顾止水教授从中间牵线搭桥。

    端木上次还用积分兑换了3本书,此时端木早已经整理了出来,一本爱情诗集,两本侦探推理小说。两本侦探小说端木决定都一次性出版。

    结果侦探推理小说出版反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

    端木和原来的出版社很快敲定了《激荡144小时》,这样的书本身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出版社的编辑很惊喜,这样一个几乎满分的学霸,居然能把高考的心态写得慌慌张张的。

    这简直是太难得了,作为一个编辑,林昱羽今年26岁,省师范毕业四年了,从一开始的实习编辑到现在,林昱羽对高考状元进行过太多的访谈了,要么是狂傲的没边,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要么就是就是平静如水,谦虚的不要不要的,反而让人觉得恨不得想打人。

    在她眼中端木简直是个异类,为人平和谦逊,却又不做作,一口一个“小姐姐”叫得这个亲切,端木倒是没多想,显然这个时候“小姐姐”反而没那么流行。

    林昱羽觉得端木的文风更符合“激荡”两个字,和南宫简单商量了一下南宫表示并不在意这些。最终端木决定在成书中只保留自己本人创作的内容,出版社方面也考虑了端木的情绪,决定出来一个类似于集群访谈之类的书。准备在《激荡144个小时》火了之后由出版社趁着热度推出一本《一百个人的144个小时》,至于具体约稿全部由端木负责。

    端木和以林昱羽为代表的出版社很快就洽谈成功了,达成了初步协定,每本书定价35元,不过因为这本书比较倾向于纪实文学,端木本人的版税率只能达到7%,原本端木心理预期还只是5%,多两个百分点对于一个第一版200万册的图书来说是非常恐怖的。之所以起印两百万册是因为这本书受众很广,一方面不受地域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这种书又天然具有向下兼容性,不一定非得只有高中生可以看。而且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很有成为畅销书的潜力。

    端木估算了一下自己大概能因为这本书421万之多。在达成协议之后端木很快就走了,临走之前还和林昱羽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紧接着端木就按照计划的那样找到了顾止水教授,顾止水教授此时还没有回京城。顾教授听到了端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顾教授虽然对端木出版这次书不是很看好。

    但这次报考中顾止水承了端木很大的情,因为在招生中京大的这次表现非常亮眼,使得顾止水在几个副院长中脱颖而出,前不久顾教授刚刚被提名为院长候选人。像这种等额选举,基本就是板上钉钉了。

    顾止水没少出书,跟京城大学出版社的李社长更是好朋友,在他的推荐下,很快端木也达成了出版协议,单本定价199.9元,端木觉得看这种书的人本身就比较小众,但是真的对这种书感兴趣的设计师又有哪个是差钱的,决定第一批次只印5000册。

    端木能感觉到出版社对自己的态度热情而敷衍。热情的表示这套书版税我们甚至可以给到你20%,但撑死就决定只印5000册,而且并没有签后续合同的打算。端木想到和那个教育出版社200万本很痛快就签下来了,现在就五千本还要扯皮,真的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端木不差钱地提出了再印5000本,自己全都按经销商的价格采购。感觉按照经销商价格采购5000本也不过是定价四成罢了。

    才39万8000而已,至于书籍的仓储自己可是有包租婆的人。倒也没真的付这些,剔除稿费的因素,付了20万端木采购了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5000本书。

    这套书端木也只签了一次印刷的合同。京大出版社还真以为来印书的人是个穷书生么,抱着打发叫花子心态的负责人感觉自己把事情给办砸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