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0章:恢复大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俩人一边喝一边聊,越喝越上头,情绪激昂,大喊大叫,声音嘹亮。当时齐王司马攸正在九曲,听说此事便派人快马去察看,看见两位未来的祸患这幅场景,马上对晋武帝说“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就不能够长久地安定。”

    喝酒又喝出了事端,刘渊此时可谓流年不利,最后还是老大哥王浑解了围

    王浑又再次给小兄弟做挡箭牌,他说“刘渊是长者,我王浑替君王担保讲明此事。况且大晋正要向少数民族表明用诚信相待,用德政使远方的人归附,怎么能够凭连萌芽状态都没有的嫌疑杀戮别人送来的人质,以表明晋朝恩德不广呢?”晋武帝最终同意了王浑所言,放过了刘渊。

    刘渊忍耐了十几年,终于,转机出现了。

    公元年,刘豹去世,随着司马炎将其放回匈奴继位,刘渊结束了十几年的人质生涯,回到了阔别的故乡。

    刘渊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和事业。

    他在北部都尉干得有声有色,受到五部俊杰的拥戴,初具一统匈奴五部的格局。

    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由外戚杨骏辅佐朝政,急缺外部支持的杨骏,上任伊始,便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爵为汉光乡侯。

    这,给了刘渊名正言顺地统一匈奴五部的机会。然而,没高兴几年,随着西晋内部矛盾的暂时稳定,察觉到刘渊野心的西晋朝廷,找了个“部人叛逃出塞”的借口免了这个大都督。他不得不进京继续找机会。

    随着八王之乱的愈演愈烈,几十万西晋大军死于这种毫无意义的对耗之中。而此消彼长,西晋国力衰弱,原来看不到眼里的南匈奴,位置也更加重要了。(那个年代只要穷人吃不起饭,大多数都会盲目跟风,起兵造反……下一部小说?重生慌乱?咳咳咳……)

    随后几年,刘渊的官越做越大,但一直没有机会和名义。直到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讨伐司马颖。

    刘渊抓住这次机会,劝司马颖说“现在二镇的人骄横强暴,兵众十万,恐怕不是宿卫军以及都城附近的兵士所能抵抗得了的,我请求回去为殿下您劝说五部的人马来赴国难。”

    司马颖说“五部的人马可以担保前来吗?即使能够前来参战,鲜卑、乌丸之人强劲、快捷如同风云,是那么容易抵挡的吗?我想护送皇上回洛阳,以避开他们的锋芒,接着再告示天下,以叛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制服他们。”

    刘渊怎么能放弃这天赐良机,他给司马颖大灌汤“殿下是武帝之子,对王室有突出的功劳,有威望、恩泽广,天下人都钦佩您的风范,谁不想为殿下您赴汤蹈火、献出生命呢?这种情况下,征发士兵有什么困难呢?王浚是个小人,东嬴公只是个偏远的旁枝,他们哪能与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离开邺宫,就等于向他人示弱,这样,洛阳到达得了吗?纵然到达洛阳,恐怕威望、权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里。一纸檄文,一尺书信,有谁肯去为他人尊奉这些!况且东胡的强悍不能超过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励、安抚兵众,平定混乱,镇守住邺城,我当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毁东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斩杀王浚,两个小人的首级指日就可悬挂在邺城城头。”

    司马颖非常高兴,于是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

    刘渊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义。

    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后,刘宣等人便为刘渊上大单于的称号,二十日之间就聚众五万,定都离石。大业初定。

    刘渊为什么这么在意西晋的大义?因为西晋跨得太快了,人们前几年还对朝廷法度充满畏惧,思维来不及转变,换句话说西晋的权威性和正当性还在。

    这块西晋委任的北部单于的牌子,对内可以压制不服力量,对外可以作为正统性的牌坊!

    为何是南匈奴,而不是世家中的野心家或者流民灭了西晋?

    那么,西晋司马家自相残杀,中央控制力大为减弱,为何是南匈奴成功做大并灭了西晋,而不是牛哄哄的世家或者受压迫最深重的流民们呢?

    世家力量在八王之乱中对耗严重。

    八王之乱,并不只是八个王爷对抗。每个王爷都有自己的依附世家。(南宫世家、慕容世家、欧阳家族这种,可以对号入座……)

    按照司马炎建国顶层设计,州郡兵力很少,兵力在哪里?西晋初年设立了八大都督区,即军镇军区。这些出镇都督基本由宗王和士族参半任职。但其中洛阳周边的重要军镇,关中都督区的长安,豫州都督区的许昌,邺城都督区的邺,则多为宗室封王担任。成了拱卫首都核心的三方重镇。

    担任这些军镇领袖的宗室亲王,由于位高权重,手下大批士族投靠。他们之间的战争,既是宗室内乱,也是不同阵营的世家之战。

    最典型的例子是陆机陆云,这二位远在江南陆家的嫡子,又是东吴的降人,居然也卷入了八王之乱内耗中,兵败身亡。(二陆算得上是人才,可惜了,但是有历史描述,应该是被内奸杀害的……唉……)

    所以,大批有实力的世家都是选了一个亲王效忠,其实力白白虚耗在了八王混战中。

    世家也腐朽了。司马家得国不正,宣扬的价值观开始走向畸形。受此影响,玄学清谈逐渐成为时尚。

    世家年轻人不再想着野心勃勃谋反或扩张家族势力,而是挥着扇子,磕着五石散,和好友清谈论道。

    你指望这些人中出现袁绍、司马师?真的是太难了!

    还是西晋跨得太快,大多数流民还没形成严密的组织,少量流民精英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但却由于时间不足,缺少威望和名声。

    在这个乱世初起的阶段,人心还是惯性地沿着过去西晋威权思考,西晋认可的,就是正统。西晋和世家都不认可的,就是泥腿子,在没有见识到泥腿子的威力之前,哪怕是泥腿子自己,都要找个大树攀附。

    你看汲桑和石勒,自己起兵打着司马颖的旗号,在河北山东被代表西晋司马越势力的苟晞打败时,第一个想法是要投靠也是被司马颖提拔的刘渊,获取一个正统的名义对抗司马越,就是这个道理!

    在他们接触刘渊,接触了皇权、世家和南匈奴后,这才发现三者由于过度内耗,都已经是纸老虎后,才有了石勒后期的崛起,那才是泥腿子们真正的发光发热期。

    刘渊从一个部落贵族起家,赶上了大时代,自己又深谙华夏文明,左右逢源,成功崛起,这才是赵汉政权第一个兴起并灭掉西晋的原因。

    当然,在刘渊建国后,核心权力层全是南匈奴的高层,让世家失望;打天下靠着石勒等人出力,让流民如石勒等看穿了虚实;而且刘渊死后,连汉的国名都改成了赵,让心怀华夏的人看透了南匈奴的虚伪。这些最终导致了赵国的迅速衰落……

    (晚点再更新……大概往后,目前写历史,一个小时差不多字……但是我还得让我妈给我翻阅资料……咳咳咳……是我妈……亲妈……不是干妈……别想歪哈……另外喜欢三国志的可以加群,五胡乱华现在还不能写……若是一笔带过也太没劲了……菠萝在这个历史上,需要斟酌一下……毕竟……我太难了……)

    <sript><sript>

    <sript><sript>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