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你不去写两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诗,等我写来给你们看看!”

    苏轼已经写完一首绝句,听说苏辂又“听过”一句诗,立刻把笔递给他。

    他还记得苏辂在他新婚之夜说的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虽然只那么一句,但读来就是让他觉得倍感喜爱。

    写这句诗的人一定是他的知己!

    苏轼很期待苏辂即将要写的诗。

    苏辂接过笔,在墙上挥毫疾书。

    苏洵、苏辙都跟着苏轼看了过来,连张方平都走到了他们身后,齐齐围观苏辂那略带稚气的字。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张方平读了此句,只觉心中巨震。

    他被贬滁州时越发喜欢读杜甫的诗,而且越读越觉得自己与杜甫的境遇十分相似。

    好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好一个赋到沧桑句便工!

    苏轼也觉得这两句写得很贴切,他转头问苏辂:“可记得全诗?”

    苏辂把笔还给苏轼,连连摇头表示没有。

    开玩笑,把全诗写出来可就对不上号了!

    人家全诗的名字叫《题元遗山集》,是赵翼评价元问好的,他这不是搬运一下给这次杜甫草堂重建工作增光添彩吗?

    苏辂强烈谴责苏轼这种动不动要人全诗的坏习惯!

    张方平听了他们的对话,也没再多问,只好奇苏辂上哪听来这么多闻所未闻的好句。

    上回苏辂随口说了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时他没好细问,结果至今还没找到出处。

    其他人见张方平立在苏轼他们身后,也跟着过来凑热闹。

    等把苏轼他们的诗和苏辂题的那句“赋到沧桑句便工”看完,都有些怀疑人生。

    这些后生都这么莽的吗?

    他们很想悄悄把刚题的诗擦掉!

    摆在一起作对比实在太惨烈了!

    苏轼他们压住了场子,张方平自然很开心,这可都是他看中的人才。他们表现好,代表他眼光好!

    张方平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苏辂提到的“以诗论诗”活动搬了出来,表示这段时间大可以把诗投递过来,他会亲自挑选出写得好的论诗诗整合成册、刊行天下!

    原以为来逛逛园子题题诗就完事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个活动在后面等着,众人心里立刻活泛起来。

    苏轼他们也有些心动。

    大家都是读唐诗长大的,谁心里没点指点江山的冲动?

    可惜他们马上就要动身去开封了,一时半会可能琢磨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真是太可惜了!

    苏洵几人抱憾回城,当晚便收到张方平给的举荐信,说让他们到开封后可以拿着去拜访欧阳修。

    给完举荐信,张方平又给苏洵补充说明了一番:明年春闱欧阳修有可能是主考官,所以春闱前可能不会接待外地考生,他们最好是春闱之后再去拜会对方。

    苏洵听了这些旁人无从得知的消息,自是感动不已,再三拜谢。

    翌日一早又趁早带着四个小子出发。

    自成都府至开封,要过剑阁、越秦岭,山路绵绵,无穷无尽。

    好在巴蜀百姓遍地落户,大小城郭无数,零星村庄遍地,他们累了渴了随时能找到歇脚之处,路上倒不至于太苦。

    只是由秋转冬,天气越发冷了,苏辂每天把自己裹成球,能租车的地方绝不走路,全程缩在车里瑟瑟发抖,开始后悔跟着苏轼他们赴京赶考!

    他就该找个春来花开的季节慢吞吞地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