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章 蜀地战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消耗也是非常大的,人吃马嚼,除了各路府军自带的干粮之外,卫允最开始带来的那两万担,一万担送入了成都城,剩下的那一万担,也消耗掉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撑不了多久了。

    这也是为何明明南境六路的大军已经到了,张千重却迟迟没有发动针对吐蕃大军战斗的原因,粮草还没到,若是打着打着,粮草吃光了,难道要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杀敌吗?

    张千重继承了其父英国公的沉稳和老练,打起仗来,素来都是稳扎稳打,绝不会轻易贪功冒进。

    诚然,虽然如今成都府的城头之上,每天都在死人,可死的不仅仅是大周的军队,也有吐蕃的军队,若是就这么贸然去打吐蕃的话,周军这边的伤亡只会更大。

    卫允按刀而立,立于大营之外,远眺着成都的方向,神情有些严肃。

    大战一起,不知如今大营之中的这些二郎还能剩下多少。

    自那日汉州之战,眼见着战场之上,成片成片的人倒在自己面前,卫允的心中早已泛出了阵阵涟漪。

    如今天下诸国鼎立,情形较之春秋战国,汉末三国又有何不同,天下只要一日没有统一,似这样的战争便一日不会断绝。

    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

    卫允不是圣人,也不想做什么圣人,他心里虽然也对那些家园被毁,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看到同情和惋惜,可他并没有什么圣母的心思,认为自己如何如何去救助他们,帮助他们云云。

    卫允只是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区区一个三品的小官,或许有些权力,有些许家财,可也有限的很,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帮他们,况且卫允没那么圣母,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卫允并不介意,可再多的,那就爱莫能助了。

    如今卫允能做的,就是相助张千重,尽快的解决掉吐蕃这个麻烦。

    北镇抚司谍报司三处已然派出了大量人手,越过了两国边境,深入到吐蕃境内,探查此番吐蕃忽然出兵的缘由,可至今仍然没有消息传回。

    七日之后,十万担粮草送至梓州。

    张千重当即便开始调兵遣将,开始准备全面反攻。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天气也越来越冷,许久未见的大雪再一次降临在蜀地上空。

    永安二年一月二十一日,英国公世子张千重领十万大军,于成都府边境的茂州,将一路自成都府往西北逃窜,仅剩下三万人马的吐蕃大军堵住了。

    此伇周军损失了一万余人,斩敌一万有余,剩下将近两万的吐蕃大军,直接选择了弃械投降。

    不过这一次,卫允和张千重却没有选择继续杀俘,当初在汉州城外之所以杀掉那些降卒,是为了震慑吐蕃大军,是为了缓解成都的压力,是为了减轻周军的负担。

    俘虏不用吃饭的吗?而且还得分出人马去看着他们。

    当时成都府的情况那么紧急,卫允刚提出建议,张千重就直接采纳了。

    可现在不一样,八万吐蕃大军只剩下眼前的这不到两万人马,蜀地全境除了最北的龙安府之外,区域所有的州府已然尽数收复。

    八万吐蕃大军,除了如今被俘虏的两万之外,也就只剩下一些在溃逃之中走散了的,逃入山林之中的小股吐蕃军队了。

    而自江南带过来的十二万五千各地府兵,也折损了五万多人,如今张千重的手中,只剩下九万人马!

    其中的有一万多人,是原本汇聚在成都城内的西蜀一路的府兵加上驻守在西蜀和吐蕃边境处的边军。

    原本他们是有将近五万人的,可惜在成都府的一战之中,损失掉了三万左右的人马,换掉了吐蕃大军一万四五千人。

    接近二比一的战损,而且还是守城之战,可见双方军队战力的悬殊。

    好在最后张千重带着大军赶至,以两倍于吐蕃大军的兵力,数次交战,以南境府兵将近四万儿郎的性命,换掉了吐蕃大军三万人马。

    成功将吐蕃大军赶出了成都府,并且一路追击,终于在茂州境内,围住了一路窜逃的吐蕃大军,一番大战,斩敌一万有余,俘虏敌军将近两万。

    大获全胜!

    这还是在拥有陌刀队的情况之下,别看陌刀队只有区区五百人,可是战力却能顶四五千人。

    尤其是在张千重的调度之下,与神机营和步兵营相互配合,发挥出的作用更是暴涨。

    可喜的是,蜀地的战斗结束之后,原本有五百人的陌刀队,却只剩下了一百九十二人。

    陌刀队统领华彬更是身受重伤,好在救了回来,没有性命之忧。

    不过卫允的心里那个痛呀!

    不过陌刀队的战果也是极为丰厚的,蜀地一战,一共杀敌六千余人,平均下来一个人几乎就杀了十二人左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