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撞脸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眉叹然。

    李治眼底闪过一丝无法察觉的神色,脸上却是笑意连连。

    长孙无忌突然转头问李治,“治儿,你和太原王氏的族女的婚期还是早点办了吧!”

    李治怔了一下,才开口道:“好。”

    舅父是自己能否继位的关键,不是托孤重臣却更胜托孤之臣。

    谁也不想受到牵制,可是当时的关陇集团又可以牵制着朝廷,关陇集团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舅父不仅在朝中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是自己心底还是有些惧怕他的,或者说是惧怕他身后的关陇各族。

    ......

    涿州城,崔氏和守城的将领派出了不少人追捕,同时也将不少人部署在了崔氏祖宅附近。

    而秦寿的人在得手之后,第一时间就脱身逃了出来,在野外猫了两天。

    陈泾:“脉主,咱们下一站是哪里?”

    “那还用说,肯定是范阳卢氏!”光头陈四说道。

    秦寿沉默了半晌,摇头说道:“不,下一站,咱们不能去范阳卢氏的族地,事情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如今范阳卢氏一定有了防范,咱们若是再过去的话,最大的可能是有去无回。”

    “那我们现在就往北走?”

    秦寿目光看了一眼北侧,神色变幻,最后说道:“不,咱们现在进城。”

    众人眼神一怔,擦!

    啥意思?

    好不容易才跑出来,才待了两天功夫不到,检查刚刚松懈了一些,这时候进城?

    但是想想就有种胆颤心惊的感觉呢?

    秦寿“这就叫做灯下黑,当你往灯盏里注入动、植物油,点燃灯芯,因为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这人也是这样,对发生在身边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能察觉,有时候越是危险的地方,反而越安全。”

    “而之前谁也没有见过我们的面目,一会儿进城之后,自己找地方休息几天,然后北上。”

    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秦寿带着长乐朝着涿州的城门走了过去。

    长乐眼神惊异的看着秦寿的背,目光深邃,这个男人实在是太胆大妄为了,此时天色渐黯,夕阳的余晖洒落下来,淹没在春风中。

    ......

    陈泾、薛仁贵等众人有些发懵的看着城门口被盘问了一番之后,顺利进城的秦寿有些发懵。

    真进去了!

    陈泾挑了挑眉,“那我也进去了,今晚住红儿那里。”

    陈四脸色有些发黑,“那我怎么办?”

    “要不,你跟我一起?”陈泾打趣道。

    陈四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吗?这一天天的.....少年不知*珍贵老来望A/C空流泪!”

    “我特么......”陈泾脸色发青的不理光头,转头问薛仁贵,“老薛,你呢?”

    “这么多天,肯定累的要死,青楼里的女子可懂得疼人。”

    “也放得开,你想让她怎么动,她就怎么动!”

    薛仁贵摇头道:“我这样的人,只适合走那种小径通幽的独行道,河堤小路,掩映在绿柳荫中,才是最迷人的。”

    “像你这种门庭若市的路我走不习惯。”

    “擦......”陈泾嘴角抽了抽。

    陈四拧眉,看了看俩人,疑惑的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俩人同时鄙夷,“不想和练童子功练了三十年的人说话。”

    ......

    涿州的烟雨阁内

    客人们全都围坐在一起吃花酒,然后不时的有莺莺燕燕的笑声。

    大唐的脑瓜子穿的本来就开放,粉丝薄纱本就是平常物件,青楼之内更是别说了,那沟壑更是凸出的脸都填不平。

    陈泾进来之后,先是和几个熟人打了招呼,第一时间准备往红儿的房间走,目光与场中的一个人对了一下,身形却陡然僵了一下。

    陈泾嘴角抽搐了一下,“你不是说你不来吗?”

    那人有些尴尬的说道:“这路虽然走的人多了,但是不代表不好走!”

    “这话是秦寿说的。”

    陈泾咽了一口唾沫,缓缓的竖起大拇指。

    脉主牛逼!

    好话,孬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

    陈泾刚想走,这时候从门口进来了一个人,身材魁梧,走路带风,关键还光着头。

    “给爷找是十个姑娘!”

    这家伙行虎步噔噔蹬的向着楼上走来,陈泾和薛仁贵往下看了一眼,想看看是哪个第一次见青楼的雏儿这么狂?

    转头,突然呆滞。

    陈四正好也上了楼,与两人对上目光。

    陈四:“.......”

    陈泾:“老四,童子功不练了?”

    “脉主走火入魔的事儿让我想清楚了,阴阳调和,万物皆宁,这一直练童子功恐怕也会步他的后尘。”

    ......

    时候的北京还没有成为一个朝代的都城,元朝的蒙古人也都是马上的人士,所以他们对于都城的需求不是很大,就是能够保持他们自己的传统就行。在忽必烈的时候,出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就是刘秉忠和郭守敬,他们两个人经过严密的考察和衡量,发现北京是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定都之地,其中有一个缺点是水源缺乏。但是这种问题被这两位汉人直接摆平了,他们把玉泉山的水引到北京。这样唯一的缺憾也被弥补。

    再加上当时的蒙古贵族们也看到了北京的战略位置。北京在东西的交汇处,不仅仅可以压制全国地方,还能保证有一条退路可以回去。所以蒙古人就决定把北京城给重新的修缮建造,成为了元朝的大都。后来忽必烈下令刘秉忠负责设计和修建大都。刘秉忠是汉族人,所以他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理论进行设计和建造。最终花了二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也给北京奠定了一个轮廓。

    ......

    ps:剧情分不开,就再次二合一了,明天开始两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