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执手问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拔萃,后来又是如何的家道中落,以及和兄嫂的和睦孝悌相处,都描述得绘声绘色。本就不错的家世,在他的添油加醋之下,听得对方更是神色一变,时而点头、时而惋叹。

    “原来竟有这般曲折,真是难为你们兄弟了。不过从根本来说,你们也算是无终阳氏的分支,那也是个规模中等的缙绅世家。如此一来,你的品评可以跃上几级,定个‘中上’的等级。”听完了叙述后,那人摸着无须的下颚,神态飘逸得总结道。

    “品评?中上?”阳祯根本听不懂,半张着嘴巴无动于衷。

    “傻小子,卢中正可不是随便给定这么高品级的,这是你遇都遇不上的好机会。你的‘家世’其实只能算一般,‘行状’却是难得的优良,所以才有这般的定级。这时候还不感谢他,等什么呢?”旁边另一个身材清瘦的中年贵大臣,还以为这孩子是被惊喜给吓傻了,笑着摇头提醒道。

    没想到阳祯的脑海里还是一片茫然,傻愣愣得矗在那无甚反应。

    “唉,也怪不得他。纵然是官宦之后,这家人也难得接触到官场,很多事情已经不了解了。羽林郎,你且听我说,我乃是幽州大中正卢道约,负责咱们家乡的人才选录。”无须大臣的脾气倒是出乎意料的好,没有任何上位者的倨傲,反而很是和蔼近人。继而他轻声细语,慢慢向对方解释起来。

    原来卢道约方才所说的,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他所担任的大中正之职,是选取本州有德有才,士之杰出者为之。作为九品中正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大中正负责在州郡甄选人才,并为其官品定下级别。任何人为官,都必须得到其品评定论,而且在官场所能升迁的上限,都由这个“官品”所决定。

    其实此法自魏晋以来,已经逐渐变了味道。很多门阀子弟因为裙带关系得以举荐,寒门子弟则苦于无门路得以获得美评,于是就行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就单单以卢道约为例,此人是出身于“范阳卢氏”这个绝顶望族,家族中人为官者数不胜数,甚至几乎垄断了幽州中正的职位。

    “感谢卢大人的厚爱!”阳祯也了解过历史,经此解释也是明悟了八九分。今天也就是自己运气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展示了所谓的“仁孝”之心,这才偶然被在场的卢道约所欣赏奖掖。否则以他的家庭条件,这辈子都难以进入到后者的眼界,更别提获得进入仕途的官品资本。

    “两汉取士,遵循的就是所谓‘孝廉’之法,善事父母长辈者则曰孝。以你今日的所为,即便是放在当时,也是轰动全国的壮举了。我受命为国选材,平日里固然没办法做到彻底公正。但如若今天对你这事都事若不见,将奈此心何?”卢道约边说着笑容不减,一派谦谦长者的风度。

    “小子实在惭愧!”听到这番赞扬,阳祯的脸色也瞬间红了一半。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之所以刚才愿意豁出去舍命搭救,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这落后的年代活得无趣,不想苦熬这难受的日子罢了。就像现在,既得以保全阖家性命,又仿佛看到了前途的曙光,他的心思就活络了许多,不再那么厌烦此世了。

    “但是,你今后也要冷静处事,珍惜自己的生命,为社稷尽力作出贡献。官品官品,指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的富贵,也是为家为国的担当,可莫要意气用事!特别是这次去修佛窟,莫要因为眼前的劳累而抱怨,反而要感激朝廷的宽厚仁慈,这才是正确的心态。”对着眼前的年轻幽州乡党,卢道约语重心长得鼓励着。

    “是,我一定谨记于心!”阳祯连忙郑重承诺道。

    “这位是中书舍人常景,也是我的至交好友,他正在奉诏主修佛窟。过几日去了伊阙服劳役的时候,可要多多找机会向他请教。你本是官宦之后,可不能只懂得蛮横厮杀,也要读书识字才行。而论起本朝的文章诗赋,他可是首屈一指的。”卢道约也是个热心肠,他特意留住了好朋友,也正是为了现在的托付。

    “哪里,实在是过誉了。”常景也是个脾气类似的人,闻言笑着摆摆手谦虚一番。但其实位居于中书舍人的官位,负责草拟诏令的关键政务,岂是一般文人所能相比的?他常景常永昌,的确是大魏此时的最高笔杆子,真正的大手笔。

    “小子愚昧。今后还烦请两位大人,都多加指点!”阳祯也掂得清楚轻重,带着满心的舒畅,朝着卢道约、常景先后施礼道。祸兮福之所倚,这次的意外时间,实在是让他收获太多惊喜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