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工地旁边的建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自己调度下开垦土地,进行春耕,今年想来是个好收成。

    直到李适在这人群中见到一个人,不由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那个人,就是杨易!

    嗯,墨家杨易,这家伙赤着脚,穿着麻服,仿佛普通农民一样在这田地里面帮忙。

    说实话,李适是真的很想要把他给抓回去丢到实验室中进行007的福报。

    但因为墨家的习惯,每年春耕与秋收的农忙时节,都会特地留出一个月来帮助平民百姓进行农田耕种。

    甚至李适给他发的粮食或者钱财,基本上每到月末便会随便选择天水的一处穷困地方,把这些粮食给发掉,然后两手空空的回来继续做研究。

    李适能怎么办,自然还是少不了杨易一口饭吃,对杨易的墨家作风自己要继续忍耐。

    说实话,李适是恨不得他过着零零七的生活,最好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改进科学用具。

    但谁让杨易是比李适这个无产阶级接班人,还要更纯粹的古代无产阶级呢!

    总之,这就是正统墨家。

    而杨易来这里时间不长,但作用却非常大,且不说在他帮助下弄出了水车。

    就算水力磨坊这种几乎算得上是当前最高效的食品改良道具,也被杨易弄了出来。

    小麦为什么能在古代能替代黍米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小麦碎成粉的口感比黍米更好,而且小麦的产量比黍米更高。

    石磨这件道具对小麦进行加工的时候,也许就是人类的第一次工业生产。

    石磨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李适不知道。

    但三国时诸葛亮能弄出包子镇魂,那可以肯定石磨在汉朝已经出现了。

    而杨易做得便是把水车与石磨结合起来,形成水车磨坊,把技术提升到唐朝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李适开的馒头店里面的馒头仿佛源源不断的样子。

    毕竟人工推磨或者畜生推磨的话,成本远远没有用水车二十四小时进行推磨来得高效,否则也不是半两小麦就能换到一个馒头这么低的价格了。

    单是杨易开发出来的这个技术,便让李适侵占了整个天水的馒头市场。

    一日三餐所带来的利润可是非常惊人的,而其他人见到包子这糕点,自然是要去学的。

    而李适也没有遮遮掩掩的,反而非常大方的把这门技术交给这些想学的平民。

    但他们自己尝试去做之后,基本上一个个都是处于亏本的状态。

    毕竟,这种做法当然是可以去学的,但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怎么去学。

    另外,李适用来制作面粉的小麦,还是李文优交给李适安置这些猪族奴仆的基本口粮。

    毕竟李文优也要确保这些猪族奴仆来做事的,吃的总归是要给一些的。

    然后李适让自己开的馒头铺出面,把这些粮食全部都吃下来了。

    对这个馒头铺的后面是李适,李文优自然知道。

    李适现在监管这些猪族苦役,把粮食交给李适也是理所当然的,要怎么进行分配处理,是李适自己的事,只要确保这些猪族奴仆不会因为食物而造反就行。

    至于李适赚到了多少,李文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反正猪族苦役死上一些,李文优也不在乎。

    但李文优没想到的是,李适好像不但没让这些奴仆饿着,反而在吃饱饱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变出粮食来。

    具体怎么做的他看不懂,但他看出来的是,李适用八斤的小麦,能够制作出十斤的馒头,中间还有差价被李适赚走了。

    换句话说,李适制造馒头的成本基本为零,至少远低过市场价,这是普通平民不具备的。

    而一些平民野心勃勃的想要开包子店的,李适还主动提供小额贷款业务,顺路做了标记。

    他们做什么样的包子,自己就做什么什么样的包子,反正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自己用成本压死他们就好。

    这些店铺因为价格战而活不下去时,李适便来到他们面前,问他们要不要加盟自己的包子店,如果要,李适便有了一批连培训都不需要的熟练工,如果不要,那就改行吧。

    对了,加盟的话可以用赚来的钱慢慢还小额贷款,改行的话那就给我还钱吧!

    而对于李适令人发指的蛮横行为,李文优也就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李适做生意是主动交税的,你们这些小商小贩的,什么时候交过税了。

    李文优在从李适这里拿到税款后表示,希望李适能多弄出些这种近乎垄断的行业出来。

    因为以前的李文优从来没想到,在天水买个食物,居然能收上这么多的税来。

    “果然,这么利索的敛财手段,这个家伙就应该干文臣啊,干什么武将啊!”李文优心中更是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