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这是个正经的种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理,天下一切物都在心中。可是你看那些花,到了季节它自然就开了,过了气候它自然凋谢,怎么说心能控制它呢?”

    “……”

    一众饱读儒家典籍的学士齐齐点了点头,等待端王教学。

    赵佶伸手朝着外面一擒,以气御之摘下一朵,拈花而笑,说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阿弥陀佛!”

    扫地僧道了一声佛号,似有所悟。他身后众僧也齐齐陷入沉思,在悟着赵佶这句话。

    虽然是儒家门人在做学问,但道佛两家也大半都在此。

    “敢问殿下,如何格心?”

    程颐作为理学的奠基人物,心学的源头,立刻便悟出了赵佶话中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兴奋而恭敬的问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凡知觉处便是心……本王有心学四诀,可传世人!”

    赵佶脸皮厚得很,毫无廉耻,读书人的事,是偷、是抢、是盗吗?

    “请先生教之!”饱读诗书的多位大学士虔诚的拜服。

    赵佶浅笑,说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程颐深吸一口气,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心中种种不解豁然开朗,朝着赵佶便施了大礼:“先生解我多年之惑,当为吾师!”

    赵佶伸手将这位文坛大佬扶起,笑道:“学问在于交流,没有师徒之别,待老先生完善了心学,本王还要向老先生请教学问。这就是本王建立大图书馆的目的,格天下万物,方能穷尽天下至理,诸君共勉!”

    “殿下大才,我远远不及也!”程颐愧不敢当。

    黄裳更是面露惭愧之色,想他担任馆长以来,虽然勤勤勉勉,一日不敢松懈,但学问比不得程颐,武学更是不通,简直都没脸见人了。

    他一再想推去馆长之职,但赵佶岂能放他离开,不断鼓励,信任依旧。

    无崖子、扫地僧听到赵佶之言,也都是深有感触,在端王之前,武学只是杀人技,但在他手上,武学真正的成了一门学问。

    所以有百家武学的出现,不断地被完善。

    心学,就这样诞生了!

    至于进一步完善,那就看在场这些大学士如何去解读,反正自己得了气运就好。

    而就此之后,“格物”二字成了大图书馆所有人的口头禅。

    武学,格一格才能进步。

    谷物,格一格才能高产。

    钢铁,格一格……

    万物皆可格!

    而就在赵佶弄出心学的时候,苏轼忙碌于乡间田埂之间。

    那几大仓库的小麦bt种子,终于在少室山、在开封府播种了下去。

    望着平整的土地,苏轼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后从后腰抽出一本书,就在田埂上津津有味读了起来。

    “万物皆可格!这小麦也可以格一格……”

    大宋绍圣四年,有人枯燥,有人忙碌,有人练兵,有人习武,有人做学问,不知不觉间悄然而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