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禁军中也有好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突出贡献。

    种家军可谓英雄辈出:种放,种世衡、种诂、种谔……还有未显名声的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

    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老种相公、小种相公,在水浒传里,那可是大宋的顶梁柱,脊椎骨。

    至于杨家将,出名那是因为被搬上了戏台,到了今时今地,杨家已经没落了。

    “那便先去禁军里见见那位总教头周侗!”

    将门牵扯太多,所以赵佶准备亲自去见见这位鼎鼎大名的“铁臂膀”周侗。

    禁军校场,王升王进父子手持枪棒立于赵佶左右,俨然一副亲卫的模样。

    周侗从辕门里走来,龙行虎步,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一身并不新的教头着装。

    一作揖,抱拳瓮声道:“大宋禁军总教头周侗,见过殿前都点检!”

    此人一副标准的关中人形象,方方正正的国字脸,孔武有力的臂膀,膀大腰圆,身高足有八尺。

    老秦人!

    赵佶想到了这三个字。

    “耳闻总教头武艺高强,乃是八十万禁军里数一数二的高手,本王也练了些武学,今日一见,总教头果然不凡……”

    赵佶停顿了一下,而周侗听到他的话,内心却并不欣喜,相反,甚至有些失落。

    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这才练出了这一身江湖一流高手的实力。

    如今他已经年过五十,可惜报国无门,便是身为禁军总教头,又能如何?

    这禁军虽然还没有烂到骨髓里,但肌肉经脉都烂没了,他再如何去教,也教不出一支太祖时候的铁军出来。

    如今,这端王只问武学,不问军纪,徒之奈何?

    就在他迟疑怎么去回话的时候,赵佶站起身笑道:“今日本王到此,不问总教头武学造诣,只问这禁军可还有救?又该如何去救?本王得官家重托,执掌禁军,不恢复太祖太宗时候禁军的战力,本王没脸面对赵氏列祖列宗。”

    赵佶说得郑重,抬眼望着那些狼狈而来的禁军将校,露出一抹讥笑。

    手掌一扬,杨戬得其意,施展步法,挡在了那群将门子弟的面前。

    周侗这才反应过来,轰然单膝跪地,抱拳说道:“王爷,禁军要强,不在练武,而在军纪……”

    赵佶伸手打断了他的话,眯着眼,带着杀气道:“本王不问过程,只需要结果,从今日起,你便是禁军都虞候,本王需要可堪一战的禁军,至少三万人,一年后,看结果。”

    “都虞候?”周侗瞪大了眼睛。

    都虞候不是小小的军中虞候,不仅是诸军都指挥使的副手,而且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中,都设置都虞候,马军司中的称马军都虞候,步军司中的称步军都虞候,殿前司所属诸班直禁军,以都虞候为主宫。

    这是要职,只在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之下,乃是禁军第三把手。

    “本王再留下童贯、杨戬二人助你,他两个究竟什么官职,由官家来定。周侗,你便放心大胆去干,官家、本王都是你的靠山。禁军中还有哪些好汉,你一并举荐,本王一并提拔!”

    看着赵佶真挚的眼神,周侗眼圈一红,他瞪大了虎目,沉声道:“有不得志的边军将领刘法,有天字号教头栾廷玉,有教头张松、王升……”

    一连串道出好多姓名。

    周侗拜服在地,哽咽道:“……皆是禁军中敢战敢死,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死战的好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