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陈来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凤的儿子陈来文,现在不得不另立门户,开始挑起照顾两个妈妈和妻小的重担了。他活到三十岁,家里大小事务基本不用自己操心,如今不同了,他得为一家人的活命着想。

    陈来文天生文静,言少性灵,自小就喜欢钻研医道。他大陈凤在家的时候,专门给他弄来了一些医书让他看,还领他拜了丫河口名医潘子简为师,专心学医。自从他大陈凤离家出走,他就变得很少说话了。平时干完农活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钻研医道上。他读的医书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经,千金方,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等。这些书,他边看边实践,自己研究人体经络,针灸,望闻问切,八纲辩证,有些不懂和疑问之处,就到老师那里请教。自己采集了草药来,炮制加工,对中药性能,汤头,用量,禁忌等,也牢记于心。特别是一些秘方单方,更是过眼不忘,时常验证。家里老人娃娃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用找别人,自己研究一番,治治也能顶用。庄里人听说,就常来找他给看,一些简单病症,也能药到病除。慢慢地,陈来文的医术有了明显长进。芦花湾庄里的人有病不用出村,找他一看,十有也能见到效果。一时间,陈来文在庄里庄外渐渐有了一些名声。

    但不管咋说,一个靠土地吃饭的庄户人,病看得再好,也不能丢了务农的本份。土改以后,他家分来了一些不太好的土地,畜力也不济。只有一对能耕地的牲口,晌晌都要靠他去扶犁。他现在是这个家唯一强壮的劳力了。儿子陈永和十岁多些,在丫河口念书,指望不了他。家里就剩下大妈,妈,妇人和女儿几个人,几十亩土地,够一家人拌缠的。建互助组的时候,他和三大陈虎分在姜彪一个组里,后来有政策说不让地主进组,三大退出去了,却没让他退。他想,这恐怕不是把他忘了,而是对他这个乡间土医生,多少给了一些优待。要不然,在这个成分吃香的年代里,纵使他有千般能耐,也绝对放不过他的。

    大家记他的好,他也尽力还别人的情。谁家有了病人,只要说一声,无论早晚,都会去看,自己炮制的药,也不收分文。病人好了,总忘不了谢他,有的还主动给他家里干这干那,农忙时分,专门来给他搭帮。

    他妈和大妈两个人,受尽了苦难,如今在一起,相处得像亲姊妹。先后俩,都不幸。一个死了男人,一个男人不知去向。十几二十年来,她们像约好了似的,苦守在陈家,从年轻的妇人,变得两鬓染霜。一起抚养大子女,送走了婆婆。她们现在靠啥呢,就靠一股心劲儿活着。董巧花对林双兰说,妹子,你等着,说不准哪一天,陈凤就回来了。陈凤回来,我给你再办一回喜。林双兰就说,那好,我等着。姐你也要等,等你儿来武回来,咱们还在一起过,咱姊妹俩,这辈子,不分开。董巧花说,好,那咱都等着,苦心人,天不负,总有等着他们回来的那一天。两个人互相鼓励着,倒也活得精神。陈来文听到她们说的话,心里明白,他大这辈子怕是难回来了,看他走时那决绝的样子,他就知道,他一去,再难回头。再说陈来武,都解放好几年了,没有一点他的音信,怕是早没命了。即是活着回来,还能有个好吗。解放以来,运动不断。肃匪肃特,镇压反革命,,这一系列的运动,哪一次能饶过一个在老庄沟里,杀了那么多游击队的国民党军官。他真想提醒妈和大妈两人,以后别说这样的话。让别人听到,还不知要治啥罪呢。但转念一想,她们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