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此战非一时之功,乃定千秋之基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头曼眉头微微一皱道。

    “三十万。”

    安木德神色自若道。

    “一万对三十万?”

    就连头曼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虽然主场作战,天时地利俱在,可这差距实在太大了,真当秦人是泥巴捏的不成?

    “大单于,末将部下皆是以一当百的勇士精锐。”

    “再说了,绵羊再多又有何用?”

    “不过是群狼的猎物,秦人就是一群待死之徒罢了。”

    安木德神色高傲,对南方的邻居不屑一顾道。

    “话虽如此,可切不可轻敌冒进。”

    “秦人善阵,强弓硬弩,武器精良,纪律严明,一旦闯入军阵,以少击多,终究怕是寡不敌众。”

    “本王给你三万人马,一定要打出大夏人的威风。”

    “利用骑兵优势,不断袭扰截杀即可,无须恋战。”

    头曼也不是傻瓜,吹嘘之言听听就罢了,当不得真。

    但是十万骑兵,对秦人步军,在茫茫大草原之上,他很有信心,大败秦人,让秦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南方的邻居骑兵并不多,这并非什么秘密。

    大夏人与赵人交战数百年,互有胜负,也并不陌生。

    “末将谨记大单于之令。”

    安木德嘴上这样说,心中却嘀咕着,大单于实在有些小题大做了。

    这不是他太膨胀,而是这些年来,与赵人交战,他并没有感觉到赵人有多强,而是越来越弱,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赵人一直龟缩坚城,再也没有了往昔之辉煌战果。

    战国最辉煌的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他而言,实在太久远了,久的已经让大夏人忘记了那些英雄善战的南人骑军。

    而刚刚踏足大草原的秦军,则开始原地扎营。

    中军大帐之中,诸将看着大将军蒙恬,纷纷露出不解之色。

    “大将军刚来到大草原,连匈奴人的影子都没看到,为何就驻军啊?”

    副将王离替众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韩信,你知道为何吗?”

    蒙恬并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参军知事韩信身上道。

    “大将军是要修筑工事,稳打稳扎,逐渐蚕食河套,将匈奴人彻底逐出河套。”

    韩信想了想,然后开口道。

    “都听到了吗?”

    蒙恬笑了笑,十分欣赏韩信的军事才华,然后对诸将道。

    诸将顿时面红耳赤,自己一把年纪都活到了狗身上了,连一个十四岁的小娃娃都不如。

    “大将军,在此修筑工事何用之有啊?”

    “难道每走一块地方,就要修工事,留下军队驻守?”

    “这样的话,要多少守军才能守得住?”

    “又要费多少时日才能彻底打垮匈奴人,收回河套?”

    “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

    王离皱眉苦思,随后费解道。

    “河套地区,东西横跨千里,南北纵横二百里,久经黄河灌溉,土地肥沃。”

    “所以这里水草富饶,对放牧而言乃天然场所。”

    “同理,若再此开荒耕田,引黄河之水灌溉,年年丰收,并非空谈。”

    “千里沃土,蓄养精锐之师数十万众,并非没有可能。”

    “打败匈奴固然重要,可是这片沃土对帝国而言,意义更是非凡。”

    “这一战,不但要大败匈奴,更要把肥沃的河套广袤大地,变成大秦帝国另一个巴蜀天府粮仓。”

    “此地据黄河之险,有居高临下之势,筑坚城,屯甲兵,可与雁门遥相呼应。”

    “几千精锐之师据守,即可阻千军万马南下,以佑太原苍生。”

    “此战非一时之功,乃定千秋之基也。”

    蒙恬气势磅礴,目视全场,眼神露出炙热的光芒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