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敢有非议者,斩立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嬴政声音洪亮,震耳发聩道。

    “陛下所言甚是,圣贤之书,非常人所能悟。”

    “不错,寻常百姓家,衣食住行都难以为继,何以习经入道也。”

    “每卷经书皆价值不菲,非卑贱之徒所能玷污。”

    一时间,不少博士纷纷发言。

    这些人都是尊卑有别的坚定拥护者,在他们眼中,寻常百姓身体中皆流淌着低等血脉。

    只有贵族之身,才流淌着高贵的血脉。

    甚至不少文武群臣,也相继出言反对。

    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让别人踩着自己爬上来。

    最好,千秋万世,那些卑贱之徒也永无翻身之地。

    “蒙卿,并非是朕不支持,而是满朝文武,多为反对之声。”

    “看来这开办国学,的确并非利国利民之善举啊!”

    嬴政眼神看着站出来出言反对的文武群臣,似笑非笑道。

    之所以让蒙毅提出来,只是为了看清到底有哪些人反对,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又保持中立。

    否则若是自己提出来,那些墙头草,见风使舵的人,就会藏头露尾,不敢站到前面来。

    好戏才刚刚开始,嬴政并不着急,坐在王座上,他能够清楚的看到下面文武群臣所有人的神情。

    每一个面孔出现的微妙变化,都被他收入眼睑。

    “陛下,臣赞成开办国学。”

    蒙毅还没开口,就见蒙恬站了出来,拱手一拜道。

    额!

    看到这一幕,原本老神在在的李斯,突然瞳孔微微一缩。

    蒙毅献策,并不足以让李斯感到稀奇。

    毕竟蒙毅深得陛下器重,一直都是陛下的幕僚之一。

    可是蒙恬不是一向只关心军务,从不理会朝堂政务吗?

    帮自己的弟弟说好话?

    不可能!

    朝野尽知,蒙恬向来公私分明,而且为了避嫌,更是从不在朝堂谏言,也没有任何立场。

    若说有,那也只有一心一意支持陛下。

    这实在太不寻常了,从蒙恬站出来那一刻,李斯凭借多年官场生涯经验,顿时嗅觉出了阴谋的气息。

    之前赵高稀里糊涂就被罢免所有官职,李斯就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身在朝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早已让他习以为常。

    结合以上种种,李斯脑海之中电石火花,瞬间勾连出一个画面。

    今日朝堂上演的一切,都是陛下设的局?

    本来他并不打算参与其中,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他从不会胡乱摆明自己的立场。

    李斯一直觉得,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博得陛下欢心。

    所以陛下所思所想,就是自己所思所想。

    陛下想要开办国学?

    “陛下,臣也赞成开办国学,施教万民。”

    李斯立刻毫不犹豫的瞬间站了出来,对着嬴政拱手一拜,态度坚定道。

    一旁的冯去疾怔了怔神,这老狐狸怎么了?

    受什么刺激了?

    这如今明显是一滩浑水,自己还偏偏往上撞?

    不科学啊!

    这不符合老狐狸为人处世,谨小慎微的性格?

    冯去疾看了看李斯与蒙氏两兄弟,然后用余光看向了王座上的陛下。

    好巧不巧,陛下的眼神也投了过来。

    冯去疾只感觉菊花一紧,心中瞬间打了个哆嗦。

    坏了!

    反应过来之后,冯去疾立刻也走了出去,拱手一拜道“陛下,臣附议开办国学,此乃空前之壮举,必能让天下万民对陛下歌功颂德也。”

    “诸位爱卿啊!”

    “臣深感头痛,你们有人反对,又有人支持,这让朕如何是好啊?”

    看满朝文武在李斯与冯去疾下场之后,纷纷表态,嬴政故露为难之色道。

    以诸生为代表的反对派与蒙毅,蒙恬,李斯,冯去疾为首的支持派,在朝堂吵的不可开交。

    可是吵了很久,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最终,他们只能全都对着嬴政说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得到陛下的支持。

    也许是吵的嬴政实在不胜其烦了,勃然大怒呵斥道“行了,别吵吵了。”

    “陛下息怒。”

    见陛下发怒,满朝文武群臣,无不战战兢兢,齐声喝道。

    “你们不烦,朕都觉得烦了。”

    “依朕看,你们各退一步。”

    “国学办就办了,不过只教权贵子弟,收取高昂之学费,以让寻常人望而止步。”

    “朕意已决,敢有非议者,斩立决。”

    嬴政站了起来,抽出腰间的太阿剑,直接插在了面前的木案上,然后便拂袖而去,留下面面相觑的文武百官。

    整个朝天殿雅雀无声,落针可闻。

    随之就是文武群臣的高呼声“恭送陛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