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秋分总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要好说很多了。

    军事方面:

    这个方面由于没有收服新的村子,没有多大的变动。

    乡勇的人数还是三十人,没有多大的变动。

    担任乡勇总教习的王来聘离开了将武堂,去辽东边关参军了,这是一件很大的变动。

    却也无伤大雅,反而会给将武堂带来不少的好处。

    王四熊等几名弟弟如果一直在王来聘的羽翼下,永远也成长不起来。

    现在王来聘离开将武堂迁往辽东后,就可以让王四熊等几个弟弟独当一面,培养他们努力的同时,也开始积累各种经验。

    经济方面:

    通过械斗赢了青手掌柜以后,最大改变就是经济方面的改变。

    获得了一艘小型福船,还有二十几艘平沙船。

    二十几艘平沙船虽说也值不少的银子,但是只要有银子还是可以买到。

    能够在大海上航行的小型福船就不一样了,这可是有银子也没地方买的紧俏物。

    有了这一艘小型福船和二十名船工,将会给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一个极大的突破。

    同时也解决了毛概学社的一个大难题,那便是棉花的来路问题。

    只要通过小型福船在广平府买来大宗的棉花,就能弥补王由祯编织的骗局里的最后一环。

    另外,这一次还从青手掌柜那里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间接饿死了几千建奴。

    这也是王由祯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来到大明这么长时间了,总算能够间接的影响到建奴了。

    工业方面:

    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同样是没有多大的变化。

    符烟山响马的纱锭生意,黑岛海寇的棉布生意基本上都趋于市场的饱和了。

    也就没继续打造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两座水力工厂里面的水力机械暂时够用了。

    教育方面:

    关于教育这个方面,是王由祯这段时间以来着重发展的方向。

    不仅仅是给讲武堂、毛概学社、工业学堂修建了一座合格的青砖绿瓦学堂,还彻底完善了工业学堂的人才机制。

    开始建立工业小学,以至于三个村子的孩子们从小培养数理化知识。

    为以后的工业革命源源不断地输送数理化人才,也让数理化知识取代八股文彻底在三个村子扎下的根基。

    只要等到三个村子的工业小学修建成功,王由桢就可以安排适龄的孩子去学习数理化知识了。

    王由桢总结到这里,基本上把要总结的东西书写得差不多了。

    面前也放了十几张桑皮纸了,看着书案上越来越多的桑皮纸。

    王由桢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这代表着他在大明积累的成果越来越多了。

    也代表着毛概思想的根据地,在大明越来越扎实了。

    不过这还不够好,王由桢接下来还要继续去扳倒官僚乡绅阶级。

    至于下一个要扳倒的官僚阶级是谁,也已经想好了。

    掌控两个数千户大村子的窝家。

    只要再扳倒这个窝家,毛概学社的影响就波及整个鱼儿镇的北方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