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棉花问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候还是早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了。

    王由桢主动问了一句“二叔有什么办法吗?”

    王伢人敦厚的笑了笑“办法倒是有,也只有这么一个。”

    “过去咱们家的实力不够,只是有十几个青壮男丁的宗祠。”

    “所以二叔就一直没有说出这个办法,但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你爷爷不仅是当上了粮长。”

    “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和三个盐丁村子成为了一家人。”

    二叔王伢人说到这里,王由桢大致就有了一些猜测。

    不外乎两个办法,一个是自己买来一艘小型福船,到其他的州府买大宗的棉花。

    另一个就比较困难了,那就是拿下胶水出海口的小码头。

    叔侄二人说到这里,刚要继续往下说。

    青砖绿瓦的仓库再次走来两个人一个是王由桢的父亲王昌沐,另一个是王由桢的三叔王来聘。

    王来聘显然是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爽朗地笑了一声说道“不只是棉花。”

    “还有其他的东西也要谋一条出路。”

    “按照大儿给的《步兵操典》上的操练方式,每天消耗的硝石硫磺木炭可不少,这些违禁货物又不能去市集买。”

    “咱们这三次缴获的硝石木炭硫磺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找到一条稳定的火药买卖路线。”

    王由桢对于父亲和三叔一起的到来,没有感到半点的意外,因为他正是接到了父亲的通知才过来的。

    今天他们一家四口,主管家里所有事物的四个人,就要敲定接下来的方向。

    王昌沐这个王家长子来了,王伢人也主动站了起来,把主位让给了兄长王昌沐。

    自己和三弟王来聘坐在了下手,并且亲自给兄长王昌沐倒了一杯茶。

    王昌沐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说道“棉花的大宗买卖,以及火药的稳定买卖。”

    “这两件事对于咱们来说是当下最要紧的。”

    “棉花买卖关系着两家水利工厂的生产,火药买卖关系着三个村子最重要的安危问题。”

    王昌沐提到的这两件事,王伢人和王来聘两人是深有体会,忍不住郑重地点了点头。

    王由桢对于这些事情同样是心里有数,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上面。

    既然做了一个甩手掌柜,那就把这些事情交给了三名长辈。

    并且这三名长辈在各自的方面,都比他做的要出色得多。

    就像他在工业革命进程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父亲王昌沐在太祖思想的传播上,二叔王伢人在经商方面,三叔王来聘在兵马操练方面。

    同样对于王由桢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

    王由桢通过上一件事,得知父亲对于人心算计方面的深沉,知道父亲十分都不简单。

    没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父亲的对策更符合大明人的思想,也更容易成功,主动问了一句“不知道父亲有什么看法?”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