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粮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还没有靠近这边的街道,就听到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声音。

    县衙前方的街道两旁,只有五六家茶馆。

    围绕着这五六家茶馆,来回走动着大量的商贾和富户,甚至还有穿着绸缎的官僚乡绅。

    王昌沐这次带着王由桢过来,就是为了增长他的见识,开始介绍这里的情况。

    通过父亲的介绍,王由桢这才明白怎么一回事。

    为何这五六家茶馆,成为全县最热闹的地方?

    这五六家茶馆全是掌管三百六房的掌案亲戚们开办的铺子,做的不是茶水生意,而是代收买卖。

    这个代收买卖包括了帮人撰写诉状和禀帖,诉状就是状告别人的状子,禀帖就是拜见某一位书办甚至是掌案的拜帖。

    兜揽这些生意的茶馆主人,大多都是县衙里面的胥吏差役,讼师,甚至还会有一两名书办亲自在这里坐镇。

    负责与县衙外面的乡绅富户沟通消息,包揽盐课,勾结浮收等等。

    要想在县衙里办成一件事,首先就得到这边的茶馆来,先被三班六房掌案手底下的亲戚同宗刮一层油水。

    王昌沐虽然说是第一次过来,但是在过来以前早就已经打听清楚了。

    直接带着王由桢前往了第一家茶馆,这是三班六房吏房的茶馆。

    县衙的三班六房和京城的六部一样,各方有各方的职能。

    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

    经办吏胥的升迁调补、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等在外地任官情况。

    粮长的任免自然就要到吏房的茶馆。

    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这一趟过来穿的全是干净整洁的棉布右衽衣,身上没有一个补丁,来到茶馆门口并没有遭到堂倌的刁难。

    堂倌反倒是热情地把两人迎了进去,询问道“两位是要雨前茶还是雨后茶?”

    王由桢不明白他这个类似于黑话切口的说道,看向了端坐在旁边的父亲。

    王昌沐很是平淡地回答了一句“雨前茶。”

    堂倌听到一句雨前茶,脸上的表情更加热络了。

    立即搭着手巾走向了柜台,小声地给掌柜嘀咕了几句。

    趁着堂倌和掌柜说话的功夫,王昌沐给王由桢解释道“江南各地的茶叶一般都是在雨前采摘。”

    “雨后的茶叶比较老,味道会带上一丝苦涩。”

    “因此雨前茶比雨后茶药贵上一些。”

    “堂倌询问咱们是雨前茶还是雨后茶,就是在问这次咱们能出多少银子。”

    王由桢听到父亲的解释大概明白了,雨前茶就是大生意,雨后茶就是小买卖。

    掌柜听清堂倌的嘀咕,亲自走了过来,作揖道“不知道这位先生要做什么买卖?”

    王昌沐低声说道“鱼儿镇北面三个村子的粮长。”

    掌柜的听到一句粮长,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奇怪。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年月了,还有人买个粮长。

    但从来没有把生意往外推的道理,只要对方肯出银子,买粮长也是可以的。

    掌柜的点了点头,给出了数额“十个。”

    十个就是十两银子,王昌沐对于这个银价还算比较满意,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生面孔就狠狠宰他们一刀。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