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天障计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都原本的计划,是把低空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统统清理一遍,还地球一个朗朗乾坤。

    可是随着鲲鹏号的停摆,另一种声音逐渐出现,认为彻底清理轨道垃圾不止有风险,而且根本没有必要,残骸本身可以视为地球的贴身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敌舰靠近地球。

    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肯定有效就是了。

    所以,有必要保留残骸云,甚至有计划地加强残骸云。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只把体积比较大的残骸清掉就可以了,将来可以把卫星隐藏其中,甚至可以在残骸云里暗藏伏兵,等将来再次开战,这些布置在残骸云里的暗手,就是对付敌人的奇兵。

    想法确实很好,也得到了部分大佬的赞同,但实施起还仍有不少问题。

    最麻烦的,就是不知道残骸中究竟隐藏着多少敌人,为此,但凡体积稍大一点的残骸,都必须予以摧毁。

    而且必须在摧毁残骸的同时,控制碎片的分布范围,达到受控摧毁的效果。

    这是因为残骸云大多分布在赤道上空,保留残骸云,等于人为破坏低空轨道的空间环境,对人类发射航天器有极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航天器的发射问题,必须提前预留航天器的发射窗口。

    这就对航天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火箭的发射必须精确到秒;卫星的变轨必须严格路线;飞行的速度必须分毫不差!

    只有将所有的一切都做到极致,才能将航天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系统工程,北都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最后正式命名为“天障计划”。

    毫无悬念,这个光荣的任务又落到了鲲鹏号身上。

    没办法,除了鲲鹏号,全人类也找不出说第二艘太空战舰。

    幸好麻烦的只是计划本身,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设计和制造,前者耗费的时间更长,精力更多,而到了具体环节,只要严格按照图上标准按部就班就好了。

    所以,落到鲲鹏号上的担子并不重,花了半个月时间,挨个残骸云飞上一遍,把所有看不顺眼的残骸全部清理一遍,该炸的炸该毁的毁,没费什么力气,就完成了北都安排的任务。

    如果只是单纯完成计划,最多三五天就够了,可每到一片残骸云,都得先查一查有没有隐藏的敌人,清除残骸的过程中,还得留意能源舱的踪迹,所以才耽误了这么久。

    东方白已经做好再战一场的准备,可不论哪个残骸云,都只能找到少量零散的敌人,不成规模不说,还都早就死得透透的。

    没有敌人是件好事,可如此一来,十一号残骸的偷袭更显诡异,就像敌人早就知道鲲鹏号的行踪,提前把幸存的尖头人集中过去,故意打鲲鹏号的埋伏。

    可敌人怎么可能提前知道鲲鹏号的行动计划?如果说只是个巧合,那敌人的判断也未免太精准了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