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精益求精(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到消息,同样是军方的幸运。

    毕竟,军方装备的单兵武器不止是枪械,还有大量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等等,还有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新战术,而不是开战之后,面对敌军的冲锋,才发现手里的枪械根本没用。

    为止,全面换装电磁步枪的呼声不绝于耳。

    如果有可能,北都也想全面换装,可步枪这玩意单价不高,但当不住装备的数量多啊,就算北都不惜工本,也不可能在区区两个月里装备全军。

    再说了,如今纳米平台都在协助月研组制造飞碟,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哪有多余的工夫生产超级电池?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不就是电么,咱们没有电池,不是还有电网么?

    一群搞技术的凑到一起,硬是把用电池的步枪,改成了插电版,作战时只要扯几根电缆,或者带一辆发电车,就能附近的战士提供电能。

    不多不少,一辆车一个排。

    而且除南疆之外,南方各省的电网还算完整,北方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是毫发无伤,阵地设在哪里,就能把电送到哪里。

    说实话,这种改进简直就是蛋疼,装备了这种步枪的部队只能和敌人打阵地战,根本没法离开预设阵地。

    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倒也是种折衷的办法。

    强光枪也在这段时间进入了军方的视野,说简单吧,这玩意确实用了许多亚特技术,可说复杂吧,也没想象中那么高深,算是一种亚特技术的低端产品。

    这东西打在尖头人身上,只能证个半公分左右的小坑,但是瞄准眼睛,一枪就能打穿大脑。

    嗯,威力确实弱了一点,不过没关系,增加体积提升功率,打穿尖头人不是梦。

    缩小体积不容易,放大却简单,只用了半个小时,月研组就拿出了新的设计图,军方立即着手制造重型激光枪。

    为了提高持续射击能力,设计人员参考加特林的结构,采用了多管设计,使之成为一款可长时间精确射击的重型火力。后来又把近防炮的火控系统移植过来,使之成为由电子设备控制的全自动炮塔。

    第一次试验的时候,这门新鲜出炉的激光近炮,只用了四秒钟,就将十四个目标全部摧毁。

    实验人员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他们不断修改武器参数,优化算法提高准确率,将这门炮的反应速度提高了整整三分之一!

    军方再也忍不住了,马上着手改进装备。

    第十九天,首批十二辆搭载激光近防炮的“五对负重轮”,只用了四天就完工下线并验收合格。

    第二十二天,首架采用史前技术的歼54原型机组装完毕,并于当天首飞。

    第三十五天,第一架飞碟下线。

    第四十二天,首套可打击外太空目标的大型激光防空系统建成。

    第五十五天……

    第六十七天……

    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