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二十万平叛大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得不举家迁往杭州,这也造成了杭州人满为患。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两浙路的财富,都在向着杭州聚集。

    张军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对还是错,可是一想到再过一年后,整个开封城都将会被金兵洗劫一空,他心里也就没有什么不安的了。

    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张军最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去的问题,至于挽救大宋的命运,这种沉重的担子,不是他能挑的起的,也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

    像岳飞,对大宋,对赵构,可以说是忠肝义胆吧,可最后还不是被大宋朝廷给杀害了。

    在张军的心里,大宋朝不是一个可以让他效忠的朝廷,所以造大宋的反,他心里毫无压力。

    之前他还想过,先造反,后投降,让朝廷招安了自己,混个一官半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举旗造反,自己的实力也必定可以大涨。

    那个时候,金兵南下,想必自己已经有了实力,保护自己的安全。

    不过现在张军已经不这样想了,他之前可没有想到,不过半年时间,自己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若不是担心抗衡不了大宋朝延,整个两浙路都将在他的掌控中。

    打下两浙路的所有州县不难,难的是守住两浙路所有的州县。

    张军不认为自己能守得住两浙路的所有州县,所以他果断的放弃了,而是把资源和兵力,全部回缩到了杭州,以及杭州附近的几个州县。

    如今杭州城内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足够六十万人吃用几年,加上二十万的义军,所以张军已经不是很担心大宋朝廷,派大军前来平叛了。

    大宋宣和六年二月,童贯率二十万禁军,渡过长江,进入两浙路境内,开始对各路义军进行清剿。

    面对二十万的朝廷禁军,各地的义军队伍,进行坚决抵抗,但最后因为实力悬殊太大,纷纷战败逃窜,有不少义军的队伍,逃往杭州方向。

    童贯带着大军,一路辗压,收复各地州县,虽然遭遇了强烈的反抗,但对于童贯来说,仍然显得轻松无比。

    为了免除后顾之忧,童贯并没有急于收复杭州,因为他早已探知杭州的情况,知道想收复杭州城,并不是那么容易。

    方腊占领杭州时,若不是因为缺粮,朝廷想收复杭州,也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叛军显然已经吸取了方腊兵败的教训,杭州城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又加高加固了城墙,想要攻下杭州,可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在围攻杭州之前,童贯希望先扫清外面的各路义军,支义军。

    能够战斗到最后,仍然有命逃到杭州的义军,都是义军中的精英,对于这些人前来投奔,张军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队伍,但所有的义军,都必须接受混编,一个山头的义军队伍,是不可能让他们继续呆在一起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