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限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一块疤,治不好的。”

    玎珰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搂紧了赵德昭的手臂。

    裴格安哼了一声说道:“你不是派人去房陵寻找重晶石了吗?现在玻璃的纯度达不到,具体是什么原因?需要纯碱吗?要是需要,我可以先造出一些,让他们生产高纯度玻璃。”

    “问题很多,我们现在是跨越性发展,基础没有跟上,到处都是问题……”

    在明朝的时候,马家属于专业人士,在赵德昭的指导下,他们解决了思路问题,就不需要赵德昭费心了。

    可是现在没有马家这样的专业人士,问题出来了,赵德昭也无法解决。

    很简单的玻璃波长测试,赵德昭就不懂,其他人更不懂。

    想要做光学折射镜片很难,目前只能做高纯净度的反射镜片。

    可是这样的镜片做望远镜可以,做显微镜就又有些不足了。

    跟她讲了这些困难,裴格安也能理解,让以前不懂玻璃的人能烧制出玻璃就已经不错了,想要高精度的玻璃,只能慢慢来。

    “还有印刷油墨,目前已经做了几分标准,你明天安排人过来试验,这可是致癌物,我不愿意多接触。”

    赵德昭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油墨跟染料一样,很简单,门槛很低,可是想要做好却很难。

    现在的造纸术已经很发达,一些精品纸跟后世相差不大,就是价格贵。

    大部分纸都是草纸,比七八十年代小学练习本那种纸还不如,不仅很脆,还洇墨。

    这样的条件下,要发展活字印刷术,对印刷油墨的要求就很高。

    后世的油墨都还是致癌物,更别说现在了。

    两人回到了节度使府,还没有下车,就看到陈抟走了过来。

    赵德昭先下车,扶着三女的手让她们下车,她们跟陈抟行了个礼这才去了后院。

    “殿下,老道看完了你给老道的几本书,感触颇多……”

    赵德昭虚引着陈抟去书房说话,问道:“意下如何?”

    陈抟沉吟道:“老道自然是愿意的,不过一个老道力量还小,还望殿下能征召更多有道之士。”

    赵德昭问道:“道长可有意向?”

    陈抟笑道:“道教正一,全真,皆有出众之士,殿下重显学,还有有不少可用之人的。”

    谨言带着几个小宫女走了过来,在台阶下叫道:“官人,晚饭已经备好,不如与道长边吃边说。”

    赵德昭面向陈抟双手抱拳,长揖到底道:“一切都拜托道长了。”

    古代的化学家们,基本上都是出自道教,没有道教,连研究滑雪的人才都没有。

    现在陈抟既然愿意自告奋勇来做这件事,他自然要把陈抟抬高一点。

    陈抟也很满意,笑道:“老道对真理之说大有兴趣,但更在乎的还是殿下的国家民族之说。今日若有暇,愿与殿下再磋磨一番。”

    看了赵德昭给他的几本书后,陈抟就称呼赵德昭殿下,而不是皇子。

    实际上殿下的称呼在宋初并不流行,赵德昭没有封王,没有立为太子,大部分人还是称呼他皇子,或者是二哥。

    来到餐厅坐下,施行的是分餐制。

    赵德昭与陈抟,王氏,陈氏,裴格安一人一张案几,刘小在下首作陪。

    六人坐下之后,各自在菜单勾画了自己想要吃的菜品,随后这些菜就分成小份,摆在了每个人的案几上。

    赵德昭没有食不语的习惯,但是很多话不能让外人听见,让其他人离开,只留下了佟亮与玎珰她们四人侍候。

    赵德昭跟陈抟在一起讨论的理论知识居多,而这些是她完全不感兴趣的方向。

    没有几个女人,喜欢研究那些政治理论,社会理论。

    但这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皇子提到民族主义,是不是准备将这一套正式实施开来?”

    “当然,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礼仪,绝大部分人都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所以,我就需要在这种认同感上面,建立一套制度,构建起一个自我认同的国家。

    哪怕众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还不强烈,也必须要要把框架建立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百姓对国家,而不是对朝廷的认同。”

    “国家和朝廷有什么不同?为何皇子一直强调国家,而不是朝廷。”

    赵德昭叹了口气道:“在我看来,国家应该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而朝廷只是一家的意志。”

    陈抟又被惊住了,跟赵德昭对话,他被惊呆的次数是在太多了。

    因为他很清楚赵德昭话里面的意思,难道身为皇子,却要限制皇权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