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不成熟的想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的意思了。长安这里突然增加近十万吃饭的人,粮食肯定要紧张。

    不是只来六万人马吗?怎么成了十万人?

    唐军一旦出动,六万人马需要近四万伕役。伕役运送粮草,他们自己也要吃饭。所以,这支六万人的唐军,消耗的粮食却是十万人的。

    裴旻是武将,当年也是带兵打仗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事情?答案是,他认为陇右军和河东军到了,这战事也就结束了,不用准备过多的粮食。

    接下来,李泌就要让他放弃幻想,面对现实了,“裴将军,若我猜的不错,既然皇帝不打算御驾亲征,那么陇右和河东的人马就不会来长安,而是直接转道去往河北一地。”

    一听这话,两位老将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抄安禄山的老窝?”

    李泌点点头。

    两人随之都说道“妙啊!妙啊!陛下此招妙啊!”

    李泌心说这一招确实很妙,既可以让陇右和河东军在河北一地就地求粮,也可以威胁安禄山的老窝。

    但也仅仅是威胁,要想打下幽州、营州等地,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兵马不够。

    安禄山苦心经营的老窝,只凭唐军六万人马就打下来了,那就太小看安禄山了。安禄山为了造反,专门修了雄武城,里面粮草军器应有尽有,够用很多年的。

    而且,安禄山让手下大将史思明负责河北防务。他是主场作战,本身就有地利优势。更何况安禄山的叛军将领多是打仗不要命的胡人,手下也多是骁勇善战的胡兵。

    要想此时打败史思明,唐军的力量还不够。

    不但不够,唐军精锐还会被史思明拖在河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长安这里,皇宫里那位,和杨家人都是作死的货色,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整出一出幺蛾子来。

    李泌现在担心的不是安禄山,而是玄宗和玄宗身边的杨氏族人。

    “我原本想着,等郭子仪和李光弼到了以后,就命哥舒翰放弃潼关。然后,唐军在潼关至长安一线尽数展开,与安禄山决一死战。此为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之举。不如此,不足以消灭安禄山。”

    潼关东边的道路十分狭窄,利于防守,根本不利于大军出击。倒是潼关以西,地势开阔一些。虽然不利于防守,但有利于大军展开作战。

    但是,放弃潼关十分危险。自潼关向西直到长安,再无险要之地可守。一旦战败,长安便要易手。

    李祎倒吸一口冷气,喃喃自语道“置于死地而后生?”

    裴旻还是一副气呼呼的样子,吼道“陇右和河东军可出关作战,没必要放弃潼关。”

    李泌一瞪眼,说道“这件事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不信就等着看,宫里那位接着就会昏招频出,变有利为不利。”

    李泌也想让郭子仪和李光弼带领唐军,与哥舒翰一起出潼关,和安禄山好好地打一架。

    要是真有这么一天,李泌也会在东征的大军里。

    可玄宗不是这样想的,他得知河北颜真卿等人已经断了安禄山的后勤补给,他就想着此时在洛阳的安禄山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只要把他的老窝端了,安禄山就会不战自败。

    玄宗想的倒也没错,若是事事都和他想的那样就好了。可现实往往是打脸的,接下来这一次,会打的格外很。

    。

    <scrpt>();</scrpt>

章节目录